大路口镇手工粉条产销两旺
初冬时节,寒气逼人,走进泗县大路口镇大张村,却是另一番热闹红火的景象。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干得热火朝天,小小的传统手工粉条,把村民们的好日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今年48岁的李庆库是大路口镇大张村的普通农民,也是当地红薯种植大户,红薯种植面积超过100亩。从李庆库父辈开始,就做手工粉条,到李庆库这一辈,虽然在“漏粉条”的工具上有了很大改进,但是每一道工序依然坚持传统技法。
“打芡”,是粉条加工第一道工序。就是把红薯淀粉用开水冲调成透明的浆糊状,当地称之为“糊(当地方言,读第四声)”,之后与生淀粉搅拌、混合拌成光滑的粉团。而这时的粉团可以说让人“又爱又恨”,在手里摆揉一会,它会变柔软甚至从指缝隙中流下来,如果不摆揉让它静止下来,它又会变硬。
粉团干了、软过头了都不行。有一定经验的“拿面工”,会把粉团放在手里摆揉,当摆揉到适合的柔软度,就会快速上瓢,不粘手,不外漏,柔软度正好的粉团,能从漏瓢底部120多个孔中源源不断、均匀地流淌下来。漏下来的生粉经过90度左右温开水煮一会后便会凝固成型,变成熟悉的粉条形状。但是煮粉条要控制好时间,煮的时间太长粉条容易断,煮的时间太短粉条不熟。
熟粉条被“招粉工”用竹筷从热水锅招到冷水缸里,快速冷却后,就可以捞出放在架子上。然而,在水中的粉条犹如游泳的鱼,稳稳地抓住它需要快、准、狠。
湿滑的“千丝万缕”粉条挂上木杆后,就直接进入冷库进行快速冷冻,经过速冻后的粉条就不会粘连在一起。然后经过解冻、晾晒、检测、包装,口味独特、光滑劲道的手工粉条就可以销售到全国各地。
像李庆库这样粉条加工户,在泗县大路口镇有上百家。每年进入冬季的时候,这里的乡村到处是挂满银色的粉条,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与美好乡村汇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的泗县“传统手工技艺”粉条加工,传承着浓浓的“乡土味道”。借助现代电商平台,传统手工粉条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也不断攀升,带动全县红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民致富增收带来新的增长点,预计今年全县手工粉条加工量突破5000万斤。
本报通讯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连日来,泗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以“守法规知礼让、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宣传文明交通新风尚。该大队充分发挥车管所...
泗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