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稻浪涌动乡村好年景

拂晓报 2021-10-28 11:48 大字

稻花香里好“丰”景,乡村田野收割忙。这几天,在丁湖镇樊集村的田间地头,成片的稻谷泛着金光,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在微风的吹拂下,如海浪般涌进眼帘,空气中还弥漫着稻谷的清香。伴随着阵阵轰鸣,一台台收割机灵活地穿梭在田间,种粮大户陈传计正抓住时机抢收水稻。

“今年稻谷颗粒饱满,一般每个穗子都在180—200粒,亩产基本能在1300斤以上,预计能收获45万斤稻子,按照一块二一斤的收购价,这些稻子能卖50多万。”陈传计弯腰忙活着,脸上划过晶莹的汗珠。

一位普普通通的种田老汉,一季水稻收入就能达到五十万元,这在过去绝对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今年56岁的陈传计是种田的老把式,种植玉米曾获得过单产超千斤的喜人成绩。然而,由于樊集村地处沱河下游低洼处,秋季经常发生水灾,老陈种了半辈子的地也没让自己富起来,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外出打工。

转机出现在2018年,当年村里争取到县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并投资数千万元,修建了完善的排水、灌溉和田间交通系统,并对涵桥等配套设施进行清淤。高标准农田实施后,老百姓感觉水源有了,就纷纷改种了水稻。

旱地变身水田,玉米改种水稻,这让秋季种粮有了保障。2019年秋,陈传计回到家乡,用多年打工挣到的钱流转320亩土地,全部种植粮食作物。

“水稻种植关键看水源和除草,所以管理不好的话产量就上不去。从引水插秧开始我就得天天下地干活,想当甩手掌柜肯定是不可能的。”陈传计乐呵呵地说。

有技术,会管理,不怕苦,再加上“旱涝保收”的排灌条件,年过五旬的陈传计干得更加起劲。去年第一年粮食丰收,他就赚了10多万元,比在外打工收入还多。今年午季小麦、秋季水稻实现双增产,预计今年这300多亩地的收入能比去年翻一番。

能人大户做示范,带动群众一起干。眼瞅着种植水稻收入越来越好,渐渐调动起了樊集村村民种植热情。以前只有零星种植的水稻田,如今已是连片大规模种植,短短几年时间,全村水稻面积由几百亩扩大到如今的8000亩左右。

“我们村紧邻沱河,所以地势比较低洼,过去十年得有八年涝。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耕地变成水田,非常适合种水稻。”樊集村村党总支书记樊伟财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相比玉米,水稻亩均可增产500斤,全村8000亩水稻单季就能增加400万斤粮食,“现在水稻的收购价格是一块三左右一斤,这笔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

从农田基础设施改起,樊集村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效益,这也是泗县近年来抓粮食生产的一个缩影。借助各级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全县每年投资10多亿元,先后对丁湖、草沟、墩集、黑塔等乡镇基础设施落后的农田进行升级改造,不少农户借助有利条件进行“旱改水”,在秋季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特别是草庙、山头等乡镇,利用上级的专项资金,专门实施“旱改水”项目,把上万亩生产能力较低的旱田改造成优质水稻种植区,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统一引进良种,集中种植、灌溉、喷防、除草,收割后统一进行销售,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和效益,又确保了全县粮食稳产增产,致富了农民,振兴了乡村。

通讯员 董立厚 刘文化 孙志成

新闻推荐

疑前妻与朋友有染男子放火泄愤获刑

本报讯江苏男子吕某某怀疑前妻与朋友有不正当男女关系,与前妻争吵后,竟前往朋友家点火泄愤。泗县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被...

泗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