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拂晓报 2020-06-10 14:44 大字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今年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市科协组织开展了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并评选出了16名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他们是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典型。他们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勇担自主创新重任、破解创新发展难题;他们扎根在科研生产一线,在不同的岗位坚守着初心使命,用责任担当书写着人生的芳华。“最美科技工作者”是对他们付出的肯定与激励,更是新时代的“最美印记”,最美科技工作者,美在 “科技报国”——

安小峰:锐意进取 无私奉献

现任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急诊科主任的安小峰2004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从事急诊、急救、危重症救治工作16余年。

他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当得知武汉疫情急需医务人员支援时,安小峰第一时间向院领导递交请战书申请驰援武汉。2月14日,医院指派他和另外9位同志组成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开赴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市中心医院。他和队员们服从当地领导的工作安排,夜以继日地参加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他是锐意进取的“实干者”。作为一名新时代医生,安小峰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带领的团队率先在皖北地区开展“血浆置换在中重度农药及药物中毒当中应用”研究,挽救了数以千计危重中毒患者;开展急诊床边“经皮穿刺扩张联合传统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当中应用”研究;开展皖北首家“毒物检测在中毒诊治当中应用”技术,中毒患者留取洗胃液、血液、呕吐物等标本,这样对于中毒诊断和治疗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明显提高中毒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大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从2015年以来,他坚持担任蚌埠医学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工作,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等学校的实践课和轮转、进修医生临床带教工作,于2019年度评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优秀教师称号。所领导的科室2019年度评为 “医德医风建设先进科室”,其本人评为“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

他是救死扶伤的“白衣使者”。皖北总院急诊科急救团队71人,提供全年24小时急诊救治工作,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急诊危重症监护综合性学科,平均每年参加院前急救1.2万人次,院内急诊年接收各种急诊患者3.6万人次,其中危重抢救病患3000多人,常年为市重要会议、大型赛事、节日活动提供医疗安全保障服务。2019年中秋节晚上,在宿涡路薛堂集附近成功抢救4名驾驶封闭电动车的落水儿童,在社会上广为传颂。其带领团队不断提高抢救技术,逐步将院前救护车打造为“移动抢救室”,为宿州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刘晓琼

郭俊海:积极创新 踏实钻研

郭俊海,安徽华电宿州发电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专工。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主持开展多项技术革新和设备治理工作,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他还是华电“安徽十佳工匠”,享受2016——2020年市特殊津贴,2017年评为市劳动模范、2018年获得“电力行业金桥奖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郭俊海对待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吃苦耐劳、认真工作、踏实钻研、不断创新,是他的一大特点。郭俊海表示,关断门曾一度给他们的实际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关断门改造前,很容易出现掉板的现象,并且只能小于90度的开度,炉膛落焦、落渣的时候,就会直接砸在门板上,这样就把插接的部位直接砸下来,甚至把挡板砸破、砸碎。如何解决关断门难题,成为郭俊海当时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带领团队积极研究摸索,最终,研发、应用了首台火力发电厂超临界锅炉炉底新型关断门,达到不停炉检修捞渣机的目的。自从改造完以后,炉膛漏风问题得以解决,锅炉效率提高了很多,预计关断门的寿命在30年内能产生效益至少在1500万元。该成果已于2019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节能、环保、增效是该公司优化设备运行的重要手段。他和大家一起针对设备、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讨论,制定出最易实施的优化方案。

2014年,他主持了火力发电厂输灰系统方面的优化创新,输灰系统管道整体寿命延长5—7年。该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及中国华电安徽分公司首届青年创新创效一等奖、华电公司首届青年创新创效金奖、2014年华电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其目前应用广泛,产生经济效益巨大。

此外,他还主持火力发电厂捞渣机系统改造优化,组织开展了灰库干灰散装机优化改造等等。目前,郭俊海已获得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 本报记者 欧雪

沈维良:扎根基层 科技助农

沈维良,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所长,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宿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委员。

1987年,沈维良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研发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999年,沈维良被调整到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工作。2010年以来,他选育的大豆新品种皖宿01-15、皖宿5717、皖宿2156等先后通过省级审定,其中皖宿2156和皖宿1208两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一系列大豆新品种的逐步育成,填补了宿州市没有本地自育大豆品种的空白,加快了本区域大豆品种更新换代的进程。

沈维良团队所育成的新品种成果转化率高,尤其是国审大豆新品种皖宿1208,因其高产、优质、综合性状突出等特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多家种子企业竞相购买该品种经营权,最终该品种经营权2019年被山东一家种业公司以100万元价格买断,创造了省大豆品种经营权转让价格的最高记录。

2016年4月底,沈维良体检时发现身患肺癌,手术治疗后只短短休息一段时间,便投入到大豆科研工作中,带领团队成员奔赴大江南北参加大豆科研的生产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多次到三亚基地筛选高产、耐密植、抗倒伏、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大豆新品种,完善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需要的农机具研发与优化机制,优化大豆精量播种、侧深施肥(药)、根瘤菌施用等核心技术。

身为育种科研工作者,他心系本区大豆学科发展,多次牵头举办高层次大豆产业技术研讨会。2015年,他牵头组织3次大豆学科会议,研究大豆增产增效技术。为促进本区域大豆学科发展,2016年3月25日,他牵头组织在宿州市召开“第八届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会议”,针对大豆育种基础理论和育种方法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交流大豆育种材料,开展穿梭育种,进行异地多点鉴定和选育,合作承担国家和地方大豆育种和推广项目,以不断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提升了宿州市大豆学科的发展水平。 本报记者 

王威:辛勤耕耘 桃李芬芳

从2002年踏入教育行业,18年来,泗县第三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王威,既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又有扎实的科研经历。

王威有强烈的事业心与使命感,满怀教育理想与教育情怀。他从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性学习,到基于社团平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坚持不懈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之路的艰苦探索,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世界。

在实现教育理想的过程中,王威深入到教学第一线,给学生上思维创新课,手把手教学生创新建模,进行创造力开发思维训练,系统、专业地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敏感性和敏锐性以及灵活性训练,通过STEAM课堂教育和AI(人工智能、编程)教育,这种跨界融合的思维训练方法,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得以快速提升。搞科技创新,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是王威不变的追求。

王威很享受三尺讲台所带来的幸福,也要做一名科研能手。他要寻求突破,觉得自己仅仅搞好教学是不行的,要像高校教授那样,还要搞科研。他说,教学与科研是事业成功马车上的两个轮子,需要双轮驱动,同向发展。

在短暂的时间里,师生焕发新的精神风貌,个性特长得到尊重与发展,各美其美。王威坚持带学生参赛,第一年获得省三等奖,第二年获得三项省二等奖,第三年获两项全国一等奖。再后来,他带学生出国竞赛,到以色列参加竞赛获国际一等奖,到德国也获得国际一等奖。带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赛。近18年来,他辅导学生获得国际一等奖2项,全国一等奖24项,省、市级奖项292项;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王威也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优秀辅导员”、“安徽省级骨干教师”、“安徽省级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同时他积极进行“新型多功能可折叠蚊蝇捕捉器”、“一种乒乓球、羽毛球及网球拾球器”及“多种水果采摘器”等发明专利项目成果转化,产生价值达到560万元。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泗县三中老师王威 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王威(右一)带学生参加中科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近日,中国科协公布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名单,泗县第三中学物理教师王威入选。...

泗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