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美丽出发 泗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见闻

拂晓报 2019-08-15 11:01 大字

宽敞的水泥路通村入户、新建的厕所家家都有、收集站中的垃圾定期清理……如今,在泗县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大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环卫意识显著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改善,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近年来,泗县在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工作中,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聚焦脱贫攻坚,着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以贫困村、贫困户的环境治理为突破口,由点及面、全域整治,以“三大革命”助推脱贫攻坚,以环境整治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做好聚力文章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了泗县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政策制定、资金整合、工程推进、督查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住建委,县住建委、农委、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卫健委、城管局等单位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办公室又下设综合组、技术指导组和督查考核组,配备工作人员30人。各乡镇(开发区)成立相应组织,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部门联动。各乡镇为责任主体,集中力量统筹推进。县直各部门找准工作着力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同时,做到全民参与,倡导移风易俗。大力宣传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整治工程,提高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同时,引导村(居)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组织文明户、卫生户、清洁户等评选活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营造出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

突出重点,整体实施

做好推进文章

“生活垃圾,有专门的人负责清理。这几年,村里的环境面貌,可是大变样!”屏山镇枯河村村民杨军高兴地说。

在农村垃圾治理方面,泗县坚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以PPP模式推进全域市场化保洁,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和环卫人员队伍管理,完善“户分类、企业收集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方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编制完成了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科学确定技术路线,科学选择处理模式,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县城周边乡村纳入市政污水管网,集中统一处理。编制完成《泗县农村污水处理规划》,在乡镇政府驻地和美丽乡村中心村采用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启动了14个乡镇政府建成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场化运作,加强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

过去的农村,一家一户,两块砖,一个坑,这样的厕所随处可见。现如今,一场轰轰烈烈的旱厕革命正将这一现状彻底改变。结合“三清四拆”工作,泗县科学制定全县改厕计划,对实施“三清四拆”重点村进行调查摸底,按照每户1400元标准实行政府兜底改造。另外,因地制宜建设公共水冲式厕所。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村,逐步全面采用水冲式厕所。

创新机制,规范管理

做好保障文章

坚持“向上争取、财政投入、市场引进”的多元投入机制,有效破解长效管理的难题。

创新投入机制。积极整合发改、环保、农委、住建等部门相关项目资金,争取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贷款,确保满足实际需求。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污水处理方面,积极争取资金,在全县1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设污水处理厂,总投资9000余万元;在农村改厕方面,实行政府兜底改造,即在省、市补足资金基础上,剩余改造资金由政府全兜底。

创新管理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把全县环境整治分成两大片区,并以乡镇为单元初步划分5个网格,每个网格覆盖3个乡镇,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体工作人员编排分派到网格内,负责乡镇包保任务。同时,强化督查。县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县15个乡镇按照每周一督查、每月一考核和不定期暗访督查的方式,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部分工作滞后的乡镇分管负责人参与督查。

如今,在泗县,一个个村落净起来、雅起来、美起来,一幅“点”有特色、“线”有美景的美丽乡村画卷已泼墨成形。

本报记者 马远征

新闻推荐

幼童迷途 交警帮忙寻家人

“这个孩子好像走丢了,麻烦你们帮忙找一下她的家人。”8月7日,泗县交通管理大队交警开发区中队民警在东二环路口执勤时,接到...

泗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