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环境整治:美了乡村乐了百姓
近年来,泗县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农村面貌正在发生着可喜变化,一轴乡村振兴的新画卷徐徐铺展……
农村不再“灰头土脸”
垃圾乱倒、污水横流、尘土飞扬……曾经,皖北农村难改“灰头土脸”的形象。日前,记者走访泗县大庄镇曙光村,乡间小道宽阔干净,门前绿植瓜果相映成趣,农家院落周边的土地上,红艳艳的花朵簇拥着盛开。
“现在农村可是真的变了样!”正在自家门前修剪花木的村民宋炳说,过去房前屋后的空地长满了杂草,现在把它收拾出来种上月季、桂花和石榴树,院落一下子有了格调。
“在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我们把绿色发展、可持续的理念贯穿于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大庄镇党委书记赵光勇告诉记者,通过“PPP”模式,引入市场化专业公司“一把笤帚”扫到底,农村垃圾专人清扫、定时转运,现在就连犄角旮旯也难觅垃圾踪迹。
目前,全县1796个自然庄已基本完成整治工作,全县共清理生活垃圾36万吨,建筑垃圾294.2万吨,柴草秸秆186.1万余方、畜禽粪便135.8万余方;拆除旱厕99153个、破危房屋148.2万平方米、废弃畜禽圈舍61913个、私搭乱建67.2万平方米等。
看不见的“里子工程”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卫生大扫除,它涉及了改观念、改设施、改行为的整体优化。”泗县屏山镇枯河村书记韩云说。
拆旱厕的消息一经传开,质疑声四起。“旱厕是祖祖辈辈的习惯,哪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拆完了往哪盖?”“自家的厕所都收拾不好,公厕谁来管?”
为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泗县探索长效管护机制,细化改厕后的检查检修、定期清理、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等后续管理工作,做到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确保形成建、管、修、用并重的长效管护机制。
走进村民赵余年家中,美观雅致的卫生间内水桶、蹲便器、垃圾桶样样齐全。“现在上厕所,干净卫生,冬天不冷、夏天不臭,孩子们放假回来都很高兴。”赵余年笑着说,“厕所不脏不臭了,家里其他地方也想收拾了。”
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传统生活陋习,泗县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特别注重文化阵地建设,建立村民理事会,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管护要求写入村规民约,组建以农村党员、民兵及志愿者为主体的村环境治理突击队,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建立村级爱心超市,引导群众从“袖手看”到“动手干”。同时,创新文化载体,通过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文化建设提振“精气神”。
人心齐,泰山移。2017年,泗县被评为安徽省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先进县。2018年,泗县被安徽省委确定为全省人居环境三年行动示范县。省发改委、省农业农村厅给予该县中央预算20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2019年,泗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获全省表彰。
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三清四拆”后的村庄清清爽爽,国家政策、项目资金随之而来,引发了新的思考:环境整治怎样实现长效管控?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能持续保持其生命力?
“泗县按照‘精品型、特色型、普通型’三类标准,因地制宜,分类整治。”县农环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县345个破危房存量较多的空心村庄,全部纳入土地增减挂,实现了全县环境整治可持续发展。
2018年以来,泗县整合6亿元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项目投入上,将“双基”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和保障,投入35亿元,加快“四好农村路”、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电网改造升级等建设,完成道路建设2745.15公里,整治农村破旧房屋22593户,集中整治老年房3341户。在公共服务上,突出资源整合,强化“六位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建立“五合一”的村级托残养老中心17所。利用整治好的3000多面村级汪塘,发展莲藕种植、水产养殖,实现村民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双增长”。
天蓝、地绿、水清、村美……如今,泗县乡村既有高颜值,又有高产值,为乡亲们带来了“金山银山”。本报记者 马远征
新闻推荐
为了增强队员的社会责任感,学会关爱他人,感恩社会。7月10日下午,合肥学院教育系“三下乡"团队19名志愿者顶着烈...
泗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