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守儿童构筑温馨家园■俞鑫

拂晓报 2019-06-12 11:48 大字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

“留守”一词是人口迁移的产物,仔细寻味,既体现成长之艰辛,又满含生活之希望。作为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一直被全社会关注和关爱。

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保障。

除却顶层设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共同发力:提供企业发展平台,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工作创业;投入基础教育基金,增强乡镇学校师资力量;健全关爱留守儿童体系,不让孩子“孤独”。在此大背景下,“留守儿童之家”应运而生。

“留守儿童之家”可视为一座关爱儿童的综合体,为孩子提供一处包容性的成长空间。综合体内软硬件设施安全齐备,包括人员在内的爱心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它多数构建于乡镇中心校。综合体中,由“爱心妈妈”专人照顾留守儿童的日常,温馨体贴。“家”中不仅提供可口的营养餐、舒适的居住环境,更有图书角、活动室、小体育场……留守儿童回到“家”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宿州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人数随之增加。2010年至今,宿州持续推进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完成规定建设任务的同时,创新工作机制,拓展丰富关爱内涵。

在打造儿童之家领域,宿州经验具备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高标准,个性化。与《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要求相比,宿州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有所提高。其中,建设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并根据需要配设各种功能室,室内宽敞明亮、温馨如家,亲情电话、电视机、文体器材、图书报刊一应俱全。泗县、灵璧县还利用校舍,建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关注孩子内心的情绪波动和精神世界,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和其父母联系。

拥有“留守儿童之家”这方舞台,各类活动得以开展,儿童爱好充分培养。如泗县刘圩初中组织泗州戏表演唱、灵璧县渔沟中心校百人画钟馗、萧县组建书画社团等。如此一来,城乡距离拉近,留守儿童也过上了“城里娃”的课余生活。

诚然,“留守儿童之家”模式虽好,却并非唯一关爱方式。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还需社会共治,营造城乡资源共享的纽带和平台。与此同时,留守儿童父母还应履行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多些陪伴和教育。各界关爱多点成面,方能构筑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

新闻推荐

坚决打赢秸秆综禁攻坚战 泗县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

今年,泗县按照“疏堵并举、以疏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全面落实各项综禁措施,确保不误农时、实现零火点,做好2019年全县农作...

泗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