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带着家人驻村扶贫

新安晚报 2018-11-30 11:12 大字

一年多的驻村生活,让泗县黄圩镇孙苏村——这个程刚以前只在地图上见过的地方,变得如此亲切而温暖。这是一个他用脚步丈量过的地方,也是一家三代人生活的“第二故乡”。

异乡扶贫路,亲人来帮助

今年刚刚30岁的程刚,老家在安庆市岳西县。2015年他通过宿州市人才引进,考入到泗县林业局林技推广站工作。2017年5月,他作为县派第六批驻村工作队队员,到泗县黄圩镇孙苏村参与扶贫工作。

初到孙苏村,程刚就遇到了“拦路虎”。在和农户交流的过程中,程刚说的是普通话,他们讲的是泗县方言,了解民情多少有些“隔靴搔痒”。为此,他自制了一个泗县方言“快译通”:“饿了”不说饿了,应该说“卧了”,“坏了”应该说“嗨了”,很快实现了沟通交流“零距离”。

为了让程刚能安心工作,妻子谭莉毅然放弃了在淮北的工作,2017年底通过教师招考,成为泗县瓦坊乡中心小学的一名人民教师。她每天骑电动车来回四趟往返于学校和孙苏村村部之间,光是耗在路上的时间就要两个小时。

考虑到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而程刚的孩子又小,在岳西的母亲毅然决定来为夫妻俩做“勤务兵”。一家三代四口人住在村部一间不足20平方的房间里,夏天屋子热得像蒸笼,上个厕所都要抱着孩子跑到村部一里以外的公厕去。母亲每天在程刚上班前准备好茶水,无论程刚和妻子回来多晚,都会让他俩回家就有一口热饭吃。

夏日天亮得早,为了保证入户率,程刚早晨6点就开始了一天的走访工作。一年下来,扶贫工作已经融入一家人的日常生活,程刚儿子学会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下户、下户。母亲和妻子对于扶贫政策的“两不愁”、“三保障”和健康脱贫351、180等政策也是如数家珍,成了扶贫政策的义务“宣讲员”。

苦乐扶贫路,感动亦知足

妻子谭莉有一次因为路上结冰和修路,上班路上摔倒过3次,膝盖肿了十几天。程刚忙于村里的扶贫工作,对妻子的照顾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妻子没有抱怨过,她对程刚说:“扶贫事大,家里事小,你安心工作。”虽然程刚和妻子两人的工资加起来才4000元左右,日子过得很清苦,但是有了家人的支持,程刚说:“工作再苦再累我也感到很欣慰。”

扶贫路上的点滴同样让程刚收获了满满的感动。贫困户李庆龙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整天在家无所事事。程刚对他说:“你看看你老婆一个人土里刨食,娃娃吃穿都没有别的孩子好,你要是肯干一定能把日子过好。”在程刚的引导下,李庆龙慢慢地变了,他买了羊,开始在家喂羊,一年下来能收入10000元左右。

2017年,李庆龙家脱贫啦!一个周末,程刚在集镇上遇到李庆龙,李庆龙硬是往程刚手里塞了两个苹果……

孙苏村没有什么特色产业,生活基本上靠种植和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在程刚的倡议下,村里十几个70岁左右的贫困户,每天聚在一起“串珠子”。有的年纪大了眼神不好,就戴着老花镜串,虽然每天只能挣几元到二十多元,但足够日常生活开支了。

丰硕扶贫路,助力不止步

贫困路上多坎坷,携手共进奔小康。村民孙大眼2017年底喂养了二十多头猪,恰逢猪肉掉价,亏了不少钱。今年5月孙大眼突然吐血,到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前期治疗已掏空了家庭所有的积蓄。程刚了解到孙大眼这户情况后,帮助其办理了低保,通过政策来减轻孙大眼的家庭负担。同时发动全村村民爱心捐款和在水滴筹上筹款,共筹到善款27710元,让孙大眼有继续治疗的希望。

天道酬勤,变化喜人。初到孙苏村时,该村贫困发生率高达7.36%,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278人。村里仅有三条主干道是水泥路,一到下雨无法出行。村里没有通自来水,全村人都是喝井水。到2018年,全村未脱贫贫困户仅剩24户39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03%;全村三个自然庄,新修建水泥路8.9公里,实现了水泥路出行“户户通”;建设了自来水厂,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下一步村里还将建设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村级卫生院,村里的面貌较以前将大为改善。

提到以后的目标,程刚打算让儿子在泗县上幼儿园,以后就在泗县安家落户,继续走在扶贫的路上……

单珊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张涛

新闻推荐

安徽省协调联络组向宿州市转办中央生态保护督察回头看第二十七批信访件

11月28日,宿州市收到安徽省协调联络组转办的中央生态保护督察回头看第二十七批信访件3件。按责任单位划分:埇桥区2件、泗县...

泗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