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快推动产业扶贫——泗县特色种养业扶贫综述

拂晓报 2018-08-21 18:40 大字

给钱给物,不如给条致富路。泗县一直以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参与农业生产发展,鼓励规模化经营,主动与高校对接,为特色农产品找销路。同时,还带领群众脱真贫,真脱贫。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挑起产业扶贫大梁

泗县重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积极推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创新“园区+”扶贫路径,实施各类园区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带动和贫困群众自己发展产业,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挑起产业扶贫大梁。

园区带动。以“南北”两个扶贫产业带为主导,以航天科技农业产业园和16个扶贫产业基地(产业园)为核心,重点抓示范、抓带动。2016—2018年总投资达到7.4亿元,其中种植业投资1.37亿元,带动27个贫困村,4224户贫困户,10100个贫困人口脱贫。

龙头企业带动。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建立规模化原料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兴办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带动全县贫困村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泗县有省级龙头企业6个,每个省级龙头企业对口带动2个贫困村。支持全县建档立卡五保户、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由新联禽业为其开展蛋鸡代养服务。全县带动企业92个,带动贫困户19133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通过土地入股、订单生产、资金资源入股、托管服务、务工就业等各种带动方式,构建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全县65个贫困村建立或引进一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而且每个非贫困村都成立了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108个带动合作社,共带动贫困户1959户。

经营大户(家庭农场)带动。泗县具有带动作用的家庭农场共有85个,主要通过吸纳贫困户耕地和劳动力等资源,提供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共同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家庭农场及大户带动贫困户890户。

鼓励贫困户自种自养。引导贫困户重点发展山芋、花生、瓜果种植和设施蔬菜,以及畜禽养殖、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加大特色种养业奖补政策力度和对贫困户种养殖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全县自种自养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达7937户。

强化“农校对接”

扩大农产品销路

为解决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特色农产品销路问题,泗县探索了一条与高校合作的路子,力争把该县打造成高校食堂的“菜篮子”“果园子”。

与合肥学院签订框架协议,合肥学院后勤集团拿出40%的供应量采购泗县优质农产品,年需求农副产品500吨以上。在合肥学院帮扶的瓦坊乡陡张村,泗县德强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蔬菜大棚和种植露地蔬菜、山芋等品种。看准“农校对接”这条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合肥学院为突破点,向合肥市及其它地区高校积极推介,主动找销路。

加强结对合作

助推产业发展

2017年,在县域南北结对帮扶过程中,泗县加强与当涂县对接,开展多方面合作,充分借助外部力量,拓宽产业发展途径,加快全县产业发展步伐。

充分利用当涂县提供的1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建立产业扶贫基地,支持草庙镇葡萄日光温室大棚、草庙镇盛博源中药材、墩集镇草莓基地基础设施(一期)、墩集镇草莓基地基础设施(二期)、大路口乡网周村连体大棚、开发区曹苗村蔬菜大棚等项目建设。加强投资,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对全县山芋、大豆、花生深加工和甜糯玉米生产建设等方面达成项目意向。

完善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特色种养业

特色种养业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保证脱贫不返贫的可持续方式。现代种养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服务体系。

抓住“农头”的基础优势,在“工尾”上下功夫。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县将特色产业链条向加工业、保鲜贮藏、流通等领域延伸,充分发挥第一产业的基础优势,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要增值效益。

探索三产融合之路。大力推进打造集农业标准化生产、种养生态结合、农事体验、民俗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加速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发展绿色高效的种养产业扶贫项目同时,注重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吸引大批游客观光采摘。本报记者 马远征

新闻推荐

省城来的扶贫亲戚

在泗县草庙镇魏圩村,肖少文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省城来的扶贫亲戚”。不惑之年的肖少文,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6研究所毛遂...

泗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