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沟村40亩“闹心地”拼出“希望田”

拂晓报 2018-05-02 16:37 大字

打杈、授粉、追肥、浇水……4月26日,在泗县黄圩镇巩沟村大棚蔬菜基地,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

巩沟村大棚蔬菜基地占地40亩,建有温室大棚3座、普通拱棚12座。很难想象,一年前,这块一度令村民们“闹心”的40亩地,如今却成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带领群众实现致富增收的“希望田”。

零星散地 成为村民“心头病”

十多年前,在土地分配中,巩沟村将位于村部附近的一块40亩集体用地以补缺补差的方式分补给村民们。40亩地被分为53块,分给了53户村民。其中,最大的一块地占地3亩,最小的一块地不足二分。

“一年,种一季小麦、再种一季玉米,刨去肥料、农药和农机费用,横竖算起来一亩地也就剩三五百块钱。地块小的,收种时农机下不去,只能人工收种,村民们干脆在地里栽起了树。”村支书巩开保无奈地说。种树本身没有问题,但树长大后遮了太阳、根系旁生,影响到了临边地的收成。就这样,邻里间因此纠纷不断。

地少事不小!就这样,一块块零散的土地成为了大家伙公认的“闹心地”。

然而,在2017年,村里的40亩“闹心地”有了转机。

化零为整 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突破”

“怎样在化解村民矛盾的同时又能实现村集体收入‘破零\’?”成了巩沟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张磊常思考的问题。

在走访中,张磊注意到村里40亩“闹心地”的土质是沙土,尤其适合种植瓜果蔬菜。张磊说:“想到了搞大棚种植后,思路一下打开了。集中流转土地发展大棚种植,既能化解村民矛盾又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于是,张磊经常给村民介绍外地一些发展瓜果蔬菜种植的成功经验,并组织学习参观。但村民们要么是不敢种,担心市场有风险;要么是缺资金、缺技术……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转变群众思维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带头示范。”张磊认识到问题后,积极与村两委协商,决定要当好产业发展的先行者、带动者、示范者,参与到产业发展中,让群众看到实际效益,进而参与其中。2017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40亩“闹心地”以每亩1000元的租金成功流转。通过争取项目资金,3座温室大棚、12座普通拱棚拔地而起。40亩零散土地规整后,引进种植大户经营,此举为村民提供劳动岗位的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带来近8万元的收入。

“土地流转不仅彻底解决了我们村存在多年的矛盾,理顺了关系,还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为以后的村级治理、村子的稳定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巩开保高兴地说。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泗县二中开展党员教师示范课活动

近日,泗县二中党委组织开展党员教师示范课活动,以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优化课堂教学和构建高效课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泗县二中“党员教师示范课”活动这一平台,促进科研...

泗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