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喜鹊叫喳喳□汪晓佳

拂晓报 2022-01-19 11:29 大字

上周六上午老家有事,儿媳妇开着自家车,一家五口坐在车里面,踏上宿州至徐州的符离观光大道,儿媳妇轻车熟路,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村边。

离村子还有半节地远的样子,一只花喜鹊振翅翘尾,在车前盘旋飞翔,啼鸣着把我们引领进了村子。

俗话说,喜鹊喳喳叫,必定喜事到。今天的故乡之行,着实让我有了喜悦的心情——

上次回老家,我从小换口叫的小大大的老伴,也就是我的花娘,八十多岁了,坐在院内的轮椅上,神情忧郁,和我们说话时,都是有气无力的样子。据说是因为糖尿病引发了并发症,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这次,当我们来到她老人家面前时,她正坐在大门口一只木质小板凳上,一扇小簸箕放在腿上,簸箕里面盛放着十几根玉米棒子,在慢条斯理地剥玉米,见我们来了,赶忙把簸箕放下,站起来和我们打招呼,两只眼睛清澈明亮。我的父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了,见到了我的花娘,身体由病怏怏转为精神烁烁,作为晚辈,看到这位老家我唯一的长辈亲人,我能不高兴吗?

“你小大大在你老屋门口,你们去看看吧!”花娘过了一会儿和我说。

于是,我们一家五口人,来到了我小时候居住的老屋门前。小大大在我们老屋门口的空地上,刨了一片土地,种上了各种时令蔬菜。此时,他正在挥锹剜刨沟垄上的毛芋头,见我们去了,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迎了上来,笑容可掬,又折回头,把刚刨出来的新鲜毛芋头,从地里收拢在门口的地上,手脚麻利地,从中挑拣了十多斤优等毛芋头,装进一只蛇皮口袋里,扎上口子,说,“这是给你们留的,你们走的时候带上,比红芋还好吃呢。”另外,他还给我们摘了几个已经干瘪、挂在树枝上的老丝瓜,说是留作我们刷锅用,比钢丝球好。从他敏捷的动作和清晰的思维来看,尽管他也和花娘一样到了八十多岁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依然很好,能不让我欣慰吗?

以前回老家,从村里到山上的道路,不是弯弯曲曲,就是坑坑洼洼,甚至布满了干枯的荆棘和树枝,现在却成了平坦的道路。那些干枯的树枝和荆棘,都被堆放在了已经剪了枝的桃园树棵下面,有的已经捆成了捆,估计是准备运到山下,留作冬季寒冷的天气里烤火、烧饭的柴火。这样,既厘清了原有的山林混乱,又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举两得。

以前这个季节回老家,山道的两旁都会有掉落在地上的金黄色的熟透了的木瓜,树上也有,这么好的东西,就是因为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留守老人又没有这个能力收获果实,只有任其散落,无人问津。我们每次去,妻子都要备一个大一点的塑料口袋,钻到树下,捡了满满的一口袋带了回来,喷喷香、黄灿灿的木瓜,置放在案头和枕边,满鼻清香,剩下的都当作礼物,送给了附近的亲朋好友。而这次回老家,比比皆是的木瓜树上树下,哪里还有那金黄色的熟透了的木瓜的影子?带去的大塑料袋,空空如也地又被带了回来。听说木瓜都被村里的人找零工收拾起来,卖到城里去了,城里人可喜欢这东西了,销路甚好,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这种观念上的改变,能不是一件喜事吗?

这次回老家,也没有见到七沟八坡上,像往常那样横七竖八的遍地柴火(庄稼棵子),而是在清爽的土地上,看到了有人往里面运送的一堆堆农家有机肥,和运送者矫健的劳动身影。那身影,分明是年轻人的身影,尽管不是太多,这个现象,则无声地告诉我,随着家乡面貌的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打工仔,已经陆续回到了家乡,担当起了和村里的父老乡亲一同建设家乡、发家致富的重任。这也是我多年来希望的事情,欣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村子里的变化,虽然幅度不大,甚至是微乎其微,但是已经让我看到了我的故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年一变化的可喜步伐。

离开村子的时候,不知啥时候,又有几只喜鹊飞来,在我们头上的蓝天下,叽叽喳喳,欢呼雀跃,似乎在欢送我这个在外地生活的游子,又像是在说欢迎我常回家看看。见到此情景,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车子都驶离了村庄,我依然把头伸出窗外,痴情地向那片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凝神张望着,直至在视野中消失……

新闻推荐

宿州市疫防办提醒进口水果存隐患选购处理需谨慎

市疫防办提醒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