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重在“藏”

拂晓报 2021-11-19 11:29 大字

冬三月,从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时候。严寒凝野,朔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冬季宜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好准备。宿州市中医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孙善动介绍说,四季养生强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人们冬季养生之道,应着眼于一个“藏”字,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调养。

起居有常  护卫肾阳

进入冬季以后,“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养生的重要方面。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睡晚起。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晒太阳是最简单又行之有效的增加生命活力的方法。适当运动锻炼可以振奋阳气,提高身体代谢水平,增强御寒能力。孙善动介绍,可以约好友去爬爬山、散散步,既可调神,又起到了运动的效果。

同时衣着厚薄要合适。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又易感冒。但是如果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室内外温差过大,寒邪亦易于入侵,致人感冒。

腰为肾之府,冬天要护肾就要护好腰,要注意腰部、背部等重要部位的保暖,不要为了美观,而穿短袄等。

孙善动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养肾三法:即冷面、温齿、热足。冷面,即用20℃左右的冷水洗脸,可提神醒脑,使大脑兴奋,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温齿,即用35℃左右的温水刷牙和漱口。中医认为,齿为肾之余,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肾;热足,即临睡前用45℃—50℃的热水泡脚。常言道“寒从脚下起”,指双足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每晚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防病能力。

饮食调摄  减咸增苦

冬季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减少食盐摄入量,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增加苦味可以坚肾养心。

到了冬季,肾较易受到伤害,所以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和人体阳气下降潜藏的趋势,注重补肾。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类,但是补也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一般阳气偏虚的人,可选羊肉、鸡肉、狗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对于不宜生冷又不宜食燥热的人,可选用枸杞子、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

孙善动说,在冬季为了保阴潜阳,宜食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由于冬季重于养“藏”,此时进补是最好的时机。

“有人认为冬季来了,活动减少,一般不会感到口渴,因此不太需要喝水,这是错误的。”孙善动说。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仍然需要水分滋养,一般每日补水应不少于2000~3000毫升,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因此在冬季就算不渴,也要多喝水。

巧做运动  动静结合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句民谚,足以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冬日虽寒,仍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还须指出,在冬天早晨,由于冷高压的影响,往往会发生逆温现象,即上层气温高,而地表气温低,大气停止上下对流活动,工厂、家庭炉灶等排出的废气,不能向大气层扩散,使得户外空气质量不好,能见度降低。有逆温现象的早晨,在室外进行锻炼不如室内为佳。

冬季健脚即健身。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脚上的穴位多,护脚同时护住身。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用心护脚,冬季养生才能事半功倍。

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微微出汗为度,不宜大汗淋漓。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早晚过于寒冷,锻炼时间选择上午8点—10点,下午以3点—5点为宜。

本报记者 刘晓琼

新闻推荐

埇桥区杨庄乡发展现代农业促乡村振兴

本报讯今年以来,埇桥区杨庄乡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走“一村一品”产业兴村之路,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专...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