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能手遭“争抢”

拂晓报 2021-10-21 11:37 大字

最近,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西二铺乡葛林村种粮大户雷修春“火”了:不少种业公司纷纷上门想与他合作、提供来年的种子请他种,再把他的田贴牌“变身”为种业公司的示范田,打出“活广告”的效果。“争抢他,主要是看他会种田,种出来的粮食产量高。”埇桥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解释说。

眼下正是秋粮成熟的季节,记者跟随雷修春一行来到玉米田,看到快要收割的玉米植株健壮、籽粒饱满、色泽均匀。而相邻的一些地块里,存在玉米叶发黄、玉米棒发育不完全的情况。

同在一个村,种粮却是两样光景。雷修春说这得益于科技:“今年夏天种玉米时正好遇到干旱天气,为了不影响播种,便及时浇水造墒。”出苗后又连续下雨,他及时开了沟进行排涝防止渍害,随后又追肥保证肥力。后期天气持续高温,为了防治锈病等,他前前后后又打了两遍药,施了一遍叶面肥。每一个步骤都严格精细科学管理,这才保证了玉米的产量稳中有升。

“只有农业科技才能保障产量。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一茬小麦、一茬玉米要达到双千斤,种粮效益才能得到体现。”雷修春说,这些年种粮从最初的两三百亩发展到1500亩的规模,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正是因为之前失手的经历,使得他种田更加谨慎,每一步都严格按照农业专家的话来操作。随后,他带着记者来到相隔不远处的200亩大豆田。“你看我的大豆长得好吧,枝繁叶茂、结荚率高、果实饱满。每亩地打个700斤轻轻松松,公司全部回收,每斤比市场价还高0.2元。”

“正常年景下,种粮大户与普通农民的种粮差距可能还不是特别明显。但越是异常的天气条件下,这两者的差距就越大。”据介绍,埇桥区在地玉米171.66万亩、大豆55.23万亩。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不断示范推广玉米和大豆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科学种田的农民也越来越多。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杨丹丹

新闻推荐

宿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投入使用

本报讯日前,宿州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扩建项目锅炉首次点火成功,这标志着机组正式进入点火冲管调试阶段,为机组整套启动...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