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的守望者
送教上门。开学第一课。给眼盲学生上课。查看各种生活用品是否齐全,教学生叠被子。唇语和手语双管齐下给学生上数学课。 特教老师陪学生做游戏。召开课题研讨会。撰写职业教育样本课程。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有爱心有专业背景的老师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在特殊学校里,老师更像是孩子们的父母而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园丁,这些常年坚守在特教岗位一线、倾心育人的老师们用无悔的担当,点燃了一个又一个不幸家庭的希望。比起普通学校,在这里,他们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智障、聋哑或者眼盲,这些折翼的天使承受着普通孩子难以想象的苦楚,是特教老师们的精心呵护,温暖了这些原本敏感脆弱的心灵。他们值得全社会的学习和尊敬。
9月4日早晨7点,烟雾蒙蒙,天空下起了小雨,雨滴打在车窗上,溅起星星水花。特教老师李长青简单吃罢早饭,带上备课资料,开车向学校驶去。时值全国第37个教师节来临,记者追随李长青的脚步,来到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开启探寻之旅,了解特教老师们的别样人生。
一阵疾步,李长青走进校园直奔教室,一面整齐素雅的黑板报迎面而来,他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是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了他交待的任务。今年50岁的李长青是聋部高三年级的数学老师、班主任,班里只有五个孩子,他们都是听力残疾,正为敲开大学的校门而拼尽全力。
上课铃声响起,5个孩子的课堂显得格外安静,李长青开始了“手舞足蹈”般的教学课程。他一边利用多媒体课件,一边用唇语和手语“双管齐下”,由于手语的词汇量有限,有些题目很难表达精准,李长青还要不时配合着各种“创新”演示动作,才能让学生们理解地更为透彻。
初秋的雨后,已有淡淡凉意。一堂课结束,李长青额头却冒着丝丝细汗。来不及休息,由于学生们大部分是寄宿制,他又带队一起回到宿舍操持昨日未完成的“家务”,查看各种生活用品是否齐全,教授基本生活小技能,反复强调起居安全。
紧锣密鼓整理完毕,送孩子们回到教室,李长青径直向会议室走去。作为省第一批首席教师工作室负责人,李长青按照计划召开课题研讨会,成员都是本校的特教老师,他们围在一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纷纷为有关特殊教育的新课题出谋划策、制定方向。
时间指向10点30分,会议结束,兴趣班手工陶艺课就要开始了,李长青转身来到多功能教室辅助现场教学。陶艺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李长青则站在一侧用手语翻译着,并不时指点节奏较慢的学生。
“李老师,孩子在家盼着你呢!”“让孩子放心,我一定按时去上课。”一通简短的通话结束,李长青又带着教学用具再出发,赶往城东周欢欢(化名)的家。周欢欢患有先天性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无法到校上课,一直享受送教上门服务,目前已是第6个年头。对于老师的到来,周欢欢异常高兴。嘘寒问暖过后,李长青开始今天的送教课程。“欢欢,上次老师教你的古诗还记得吗?我们再来朗读一遍好不好?”“好”
告别周欢欢一家人,李长青返回校园已是下午2时30分左右。他终于有机会坐在办公室里享受片刻的宁静,却又从橱窗里拿出几本厚厚的资料,为撰写职业教育样本课程而奋笔疾书。
“我的余生一定是属于这些残疾孩子们的,因为我是那样地爱着他们,我给了他们一份温暖,他们还给了我不断攀登的力量,给予了我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师道尊严,我愿意永远做一名特殊教育的守望者。”李长青用朴实的语言诠释了师魂的精髓所在。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特教老师,他们或许很难品尝桃李满天下的芬芳,但他们却和所有的老师一样,每天重复着平凡而又伟大的“爱的工程”,他们默默守护着“特别”的天使,静待花开。特教中心迄今为止已培养出60多名大学生。
探寻结束,记者深受触动,感慨良多,让我们对不平凡的特教老师说一声“节日快乐!您辛苦了!”
教师节即将到来,祝愿所有教师节日快乐!
图/记者 董虎 文/记者 赵静 实习生 张漱雪
新闻推荐
9月2日上午,记者走进埇桥区杨庄乡杨庄村稻蛙养殖基地,稻田被丝网分隔开来,每块田的中间是长势旺盛的水稻,下面是养殖黑斑蛙的...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