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心理咨询师建议考生和家长正确认识考前压力■本报记者王云
[摘要]高考临近 心理咨询师建议考生和家长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高三学生、家长向记者反映,随着这场大考的日益临近,自己也开始进入了焦虑状态。那么,考生和家长该如何平稳度过这段考前时光呢?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宿州“拂晓社工”发起人韩明涛。他说,考前和考中考生感到有压力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考前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会促进学生全面、认真地复习,从而达到良好的考试效果。但是,过度地紧张焦虑和慌乱可能会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
韩明涛建议,考生在复习中应该保持平常心,如果出现焦虑的情况,可以采用自我暗示法进行缓解。缺乏自信是考试焦虑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考试前应暗示自己有信心,相信自有能力考好。如考试前自己对自己大声说:“我一定会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我是最棒的!”这样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神经系统得到调节改善。还可以闭上双眼放松,用腹式呼吸法慢慢进行呼吸。吸气时,想像着丹田中的这股气由腹部逐渐上升到脑部,再上升到头部,直到头顶“百会”处;吐气时,想像这股气由“百会”自后向下顺着脖子、脊梁下降,直至回到丹田。这样一吸一呼,周而复始,反复进行。由于集中了全部的注意力,就能够使人逐渐排除一切杂念,收到消除紧张、自我放松的效果。
考生在考前十天左右主要应该进行一些提纲挈领的复习,即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特别是检查一下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如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考试前人的精神往往高度集中,理解力和记忆力在短期内可以急剧提高。在这个时段内可以加强记忆方面的知识,如历史、地理、政治、英语等,但是也不可过度紧张熬夜而耗费考试时的精力。在考前三天,应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切不要把弦绷得太紧,应该适当地放松自己,可以采取散步、和家人聊天、听音乐等方式。但也不能过度放松把书扔一边,此时还要浏览一下书本,如历史、地理、政冶的基本知识,语文的文学常识,英语的单词,数学的公式等,把经常出错的地方再强化一下,适当地做一点“热身题”。此外,还应该做好考试的各种物质准备,如文具、准考证、身份证、换冼的衣物、考试中提神的风油精等。在考前一天,不要认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不要“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应该仔细考察通往考场所在地的交通线路。应选择路程最短、干扰最少、平时最熟悉的路线。此外还要考虑如果发生交通堵塞后的应对措施。对考场所在学校、楼层、教室、厕所以及自己的座位位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认真检查考试时所使用的准考证、文具等,并把它们全部放在一个透明袋子内,以保证第二天不出现忙乱现象。如果有些考生不看书心里不踏实,还要临阵磨枪,那就不妨把第二天所考科目的课本随意翻阅一遍,但不可太动脑筋。如果不想再看书,可以听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以放松一下自己。要严格按照平时的作息时间上床睡觉,睡前可用温水洗脚。切不可随意服用安眠药,因为安眠药会抑制人的大脑,导致第二天考试不够兴奋。
对于家长们而言,在考前要学会自我放松,不要让自己的焦虑情绪影响到孩子。这一特殊时段很多家长喜欢围在孩子身边,不停地嘘寒问暖,过度关注着孩子最近的成绩变化或者一些其他行为的变化。韩明涛说,家长的这种行为容易给孩子造成期望压力,让考生会担心自己的成绩不理想让父母失望。还有个别家长用一些极端的手法比如打击、讽刺、反复性的对比、高额奖励、许诺配置手机、电脑等极端方式激励孩子。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韩明涛说,在考前的这十来天里,家长要保持良好心态,少提学习成绩,可以聊一些轻松的话题,给孩子做好后勤保障,尽可能营造一个温馨放松的家庭氛围。
韩明涛说,高考前的一切心理调节都是建立在良好的饮食和正常的作息规律上。考生一定要给自己保持一个好的休息和饮食习惯,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好食谱,并对孩子的休息情况进行监督。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宿州二中退休教师张士奎来到市图书馆,捐赠了《我与宿城二中》《永远的一初中》等10余册图书。市图书馆相关负责...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