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重点流域水质改善实现突破达到Ⅲ类标准,国考断面全部实现达标

拂晓报 2021-01-14 10:34 大字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宿州市以地表水环境监控与应急平台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水环境管控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目前,宿州市水环境信息化监管系统已经建成,运行有序稳定,功效初步显现。截至2020年12月底,宿州市重点流域水质改善实现了突破,达到Ⅲ类标准,其他国考断面也全部实现达标。

引入技术成果,优化智慧方案。及时引入中科宇图等科研团队,为系统治水、科学治水提供“智慧环保”系统化解决方案。建成完善地表水环境监控与应急平台,在监测数据管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水环境决策分析、流域舆情分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对全市主要河道和水环境数据收集、整理、审核、数据分析和模型分析功能。据了解,通过此项技术,可以实时掌握河道水质变化情况。

依托专家团队,强化智力支持。依托中国环科院驻宿专家组团队驻场服务,利用地表水环境监控与应急平台的软件支持和监测数据支撑,开展深度的过程、特征和成因分析,进行每日研判分析并提出防治建议,指导开展各项水污染防治工作,协助建立水污染防治协同管控机制,有效联动各部门,加强督导考核,实现水污染治理科学决策,精准指导,保障河流水质达标。依据专家组会商解析成果,定期不定期开展巡河和上下游联查联商。2020年以来,先后与淮北市开展浍河、新北沱河等跨界河流联合检查,主汛期宿蚌淮三市共同开展了3次联防联控,并召开3次现场会,分解交办巡查发现的问题。在跨省上下游联防联控方面,分别与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联合开展洪泽湖流域联合检查及会商工作。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三市及时进行了交办。

强化项目抓手,提高监管水平。针对宿州市水环境定位、特点及存在的短板问题,充分利用涉水环境业务数据,建立宿州水环境全业务闭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监管从“无”到“有”的转变。通过“涉水污染源-排污口-水质监测断面”之间的响应关系,建立污染源排放核算技术体系和水环境测算体系,精准测算水环境容量,明晰断面水质污染成因和关键因子的贡献占比,实现水环境分析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全面提升流域水环境智慧化分析水平,进一步实现水环境问题“快发现、急预判、摸得清、管控准”的碧水攻坚模式,为水质断面达标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刘金明)

新闻推荐

宿州市公安局组织“百万警进千万家”爱民实践活动

本报讯今年1月10日是首届“中国人民警察节”。近期,市公安局结合宿州市实际,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了公安派出所民警、辅警以...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