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不打烊:宿州中院“24小时诉讼服务”获点赞

拂晓报 2020-10-23 08:24 大字

近年来,宿州中院以“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优质高效快捷的司法服务”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拓宽诉讼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打造“诉讼服务中心、网上诉讼服务平台、自助服务终端、移动微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五位一体大平台,推动形成以电子诉讼服务为核心,贯通大厅、热线、网络、移动端服务,一网通办诉讼全程各项业务的“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

为切实落实司法为民要求,宿州中院对诉讼服务大厅进行了改造,增设10个开放式服务窗口,通过功能整合,将送达、扫描、保全、鉴定、阅卷、缴费、退费、12368诉讼服务热线、材料转收等辅助性、事务性工作全部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做到人员集中、功能集约、效果集成,形成功能互补、协调有效的诉讼服务格局,实现运行机制从分散粗放向系统集约转变,打造功能全面、集约高效、全院参与、多方联动的诉讼服务模式。

10月19日,记者在宿州中院诉讼服务中心看到,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10个开放式窗口前,群众与工作人员面对面、零距离交流,打破了以往隔窗办事的传统,拉近了距离,提高了效率。10个服务窗口按照业务办理流程顺序设置位置,实现诉讼服务大厅功能定位从立案受理向诉讼全程服务转变,形成流程全贯通、业务全覆盖、机制无缝衔接的“流觞曲水”式服务体系。同时增设自助服务区,配备诉讼风险评估系统、自助立案一体机、智能3D导航、预约法官软件、庭审点播设备、免费复印充电设施等信息化设施供当事人、代理人自助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保障了让群众少跑路和司法惠民、便利、利民政策的落地生根,切实打通立案工作“最后一公里”。

安徽黄淮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昕昊正在为代理的抚养费纠纷上诉案调阅案件信息,对于市中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变化,他深有感触。“因为工作关系,跟宿州中院打交道比较多,一些自助设备的投入,极大地便利了我们代理人开展诉讼活动,节约时间成本,案件信息等一目了然,又快又准确。”王昕昊表示。

为化解群众空闲时间与法院工作时间不一致带来的问题,宿州中院创新建立“24小时诉讼服务”新模式,借助信息化、科技化的力量,弥补法院诉讼服务的空白区域,进一步完善诉讼服务功能、扩大诉讼服务的范围,将诉讼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延伸,让人民群众在空闲、节假日期间也能享受到人民法院的诉讼服务。

记者来到设在宿州中院北门口的“24小时诉讼服务岗亭”,这里配备了诉讼服务自助终端及智能云柜,可为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案件查询、诉讼指引、法律法规、文书样式、诉讼费计算、材料流转等常用的诉讼服务。记者在智能云柜上体验了一把:把身份证放在感应区,立即跳出身份选择页面,使用者可根据页面提示选择“当事人存件”或“法官存件”功能按钮进入下一步,继续按照提示进行选择,填写个人信息,存放案件材料……使用过程十分快捷、便利。“24小时诉讼服务岗亭”设立以来,通过自助诉讼服务岗亭向法官递交诉讼材料达到2000余人次。这一模式受到当事人、律师,尤其是外地当事人、律师的一致好评,密切了人民群众与人民法院之间的联系,被市委政法委列为“宿州市政法领域改革亮点”,并得到省高院的肯定,在省高院工作动态中予以推广。

同时,宿州中院还建立了“午间法官”机制。每天中午诉讼服务中心保留3名干警值班,为当事人提供立案审查、案件查询、法律咨询、材料接转等诉讼服务。如果当事人上班繁忙,来不及赶往法院,可以选择中午来到法院接受“午间法官”诉讼服务。近一年来,“午间法官”共接待、服务各类来院群众3300余人次,深受好评。

河北保定的李女士,因涉及一起案件,某天一早从河北赶到宿州,来到宿州中院时已是下午一点多,本以为要等到两点半上班以后才能办理相关业务,后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进入法院,就案件相关事宜咨询“午间法官”。在法官的指导下半小时便处理好了所有事宜,将材料放入智能云柜后,当天即返回了保定。离开前,李女士由衷对该院“午间法官”制度赞不绝口,表示“24小时诉讼服务”真正做到了为民服务,极大地便利了当事人,减轻了诉累,节约了诉讼成本。

宿州中院“24小时诉讼服务”新模式的建立,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真正做到了“急民所急,想民所想”,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真诚和决心,密切了人民群众与人民法院之间的联系,受到广泛好评。该院连续多年诉讼服务质量为优秀,并被安徽高院命名为“全省法院优秀诉讼服务中心”。   

本报记者 付雪芹

新闻推荐

埇桥区准新人“修炼”幸福婚姻

10月10日,寓意“十全十美”。当天上午,埇桥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早早就迎来了众多新人排起的长龙。上午9点整,幸福婚姻修炼讲...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