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文化“菜篮子”育出“文明果”

皖北晨刊 2020-07-22 16:51 大字

近年来,埇桥区文化惠民活动由过去的“政府推动”转为“市场化运作”,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展现出“人民的艺术”“艺术为人民”的全新形象。

7月2日上午,在宿州市第二小学内,大型新编历史剧淮北梆子戏《医者仁心》精彩上演。演员们优美动听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造型,伴随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把全校师生带入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剧中“华佗”的扮演者营辉介绍,该剧是根据当代少年儿童的文化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做编排演绎的戏曲节目,内容对三国时期的名人典故进行了再演绎、再创作,希望在潜移默化中普及中华历史知识、弘扬宿州非遗文化。“观看了《医者仁心》,我重新认识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名人典故,特别是神医华佗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以后我也要好好学习,今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演出结束后,该校六(一)班的刘阔阔开心地与小伙伴分享观后感。

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是评判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在埇桥区文化馆,曲艺社的演职人员每天对自编自演的演出节目进行彩排,欢快的乐声中,一出出精彩的泗州戏在这里应运而生。

“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群众评判标准,立足群众实际需求,探索曲艺节目新元素,在彩排中对节目进行进一步优化、改进、提升,确保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文化大餐。”宿州大鼓表演艺人王大爷说,每逢周四和周末,他们都会带着精心排练的作品准时到东仙桥公园小广场,为市民表演快板、大鼓、黄梅戏等精彩的传统节目。如今的东仙桥广场已经由露天的“戏园子”变成落实文化惠民、满足人们文化新需求的精神家园。像这样由专业艺人当演员、街坊邻居为观众的文艺“欢乐颂”,已成为埇桥区各地常年不断的独特风景。

“文化馆成立戏曲组以后,每一次演出我都来听,演员们唱得非常好。”今年71岁的市民曹大爷说,“埇桥区政府和文化馆组织的活动确实是爱民活动,内容丰富,演员们唱得也很卖力,在家门口就可以听到自己喜欢的戏曲节目,感觉生活真幸福!”

据了解,下一步,埇桥区将继续巩固发展成果,发挥“中国曲艺之乡”的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提升曲艺作品质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努力打造成运河流域特色鲜明的“曲艺码头”,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文/图张艺姬娜孙益福

新闻推荐

埇桥区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本报讯今年以来,埇桥区从优化营商环境入手,帮助各类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让企业专注创新,努力推动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