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的方言文化(下)浅谈宿州方言的美□孙宝强

拂晓报 2020-06-19 11:37 大字

人类关于美的本质、定义、感觉、形态及审美等问题的认识、判断、应用的过程,是为美学。美包括生活美和艺术美两个最主要形态。生活美又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宿州方言的美是生活美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既是自然美,也是社会美;简单概括起来,宿州方言美主要在三个方面有明显体现,首先是它的发音很美,个别单字发音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比如这个“美”字,汉语拼音标准音标发的是第三声,宿州方言发的是第二声,而这种“不着调”的发音,在宿州方言里,确是比比皆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其次是宿州方言的正常语速较快,接近于普通话语速的两倍。再就是从语法结构上看,虽然是方言,但语句成分结构倒是很规整的,表达起来显得比较平铺且不落俗套,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言简意赅之论。

中国的很多文学名著,无一例外地运用了方言文化,这也许就是文学名著成功的关键,方言文化的魅力之所在吧。方言在中国很多名著里有着最广泛地应用,几乎可以说,就是方言的美成就了文学作品的美。

为了宿州民俗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为了宿州方言文化更好地更全面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宿州的民俗文化和方言文化能够早日走出家门,让兄弟省市乃至全国各地的文学创作者以及文学爱好者,对宿州民俗文化和方言文化有一个更深入地了解,宿州市于2017年4月22日成立了民俗文化研究会,同年10月1日被安徽省民俗学会正式接纳为省民俗学会在宿州的民俗文化研究中心,这就为宿州民俗文化和方言文化的研究及挖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笔者欣喜地看到,很多有识之士正在投身于民俗文化和方言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理由相信宿州市的未来发展,将会赋予民俗文化和方言文化任重而道远的神圣使命。

剔除方言中不美的字眼

千百年来,方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传承、改造和发扬光大,方言文化可谓是功不可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处不在的方言文化是其他基础文化的基础之一,方言文化的利用和挖掘有助于其他衍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众所周知,方言里面有一部分字词透露出不美的东西,让人听了如食苍蝇,难以下咽。但这些不美的东西又确确实实属于客观存在,而且是很难剔除或与现实生活细节息息相关的,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缺少了哪一样都不能说是完整的。诚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精神层面上的文化需求自然是要求更高,这种需求也就自然而然地更趋于多元化。要传承文明,改革创新,让方言文化与时俱进,就必须考虑怎样合理地去剔除那些不美的字词,不至于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为一句空话。

宿州方言词汇在生活中的运用可谓是遍地开花,比比皆是,尤其是大家伙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时候,方言词汇就显得多而不余,且起到活跃气氛之必备。甚至可以毫不隐喻地说,在大众化的群体活动中,方言的存在起到了妙不可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体现方言文化魅力的同时,剔除那些不美的字眼又不至于失去方言文化的原汁原味,这是一项势在必行循序渐进的浩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动员社会上那些在这方面有一定造诣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去逐步完善。

土生土长的宿州人有句调侃语曰“吹牛×拉大×”,这是平时关系处得不错的人之间一种善意嘲弄之言,局限于理屈词穷的一方有用此言阻止咄咄逼人的另一方的企图或暗示,经常听,彼此心照不宣,也就习以为常了。但如果是陌生人之间观点出现分歧且争执不下时,即便是争执的一方有就此打住但又不甘示弱的情况下,用此语也无异于向对方动粗,甚至有可能导致开仗。而不用此语又不足以显示黑色幽默的力度到位,那么,有没有一种简而言之的办法呢?笔者以为,这个办法可以有,既然是要不至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为一句空话,可以考虑剔除不美的个别字,说成“吹牛拉大”未尝不可,既保持了语句的原意,又剔除了不雅的字眼,何乐而不为?

笔者注意到,聪明善变的宿州人在彰显方言文化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开始有人尝试性地使用既保留宿州方言韵味又剔除不雅字眼的字词,虽然是“扯拉个你”、“扯拉个绳”、“无你所谓”等词略显粗糙,但总比赤裸裸说不雅字词要好听得多,在某种意义上,这就算是一种进步了,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剔除宿州方言中那些不美的字眼吧。

宿州方言里的“宿”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宿,有三种读法,是个多音字。宿州方言读音是“虚”,用于计算夜的时长,也就是宿州人常说的“住了一宿”之意,同样也是个量词,但此处“宿”不读“朽”而是实实在在地读“虚”。

关于宿州人口中的“宿”为什么不念“素”而念作“虚”的,有多种版本,说法不一,最近几年也曾经有宿州本地精于治学的文学创作者撰文谈到“宿”字,其中说法较为谨慎,实为试探性向专业文字研究机构投石问路之举,无从稽考,不足为凭。

笔者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注意到,真正的宿州人说“宿”为“虚”(把“宿”读作“虚”)早已经是自古以来家喻户晓的事了,这是个无可回避的客观事实。过去,如果你是宿州人,说“宿”时听不出“虚”音,十有八九会受到旁听者无言的讥讽,啥都不说,比说啥子都厉害,光是那一脸诡异的坏笑就能治得你发毛犯懵,那意思很明显,根本没有把你当作真正的宿州人看待。

在宿州,特别是在宿州的农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家庭散养的鸡,选择黄昏时段飞上树杈或墙头等高处栖息,这种现象宿州人谓之为“上宿(这里‘宿’读‘虚’)”。

1986年秋季,笔者曾经走访过一位具有老私塾底子的黄埔军校学员张敏恒老先生,时年九十有余,家住宿州城郭西邑,是土生土长的宿州人氏。老先生很健谈,他说,在宿州本地,有一种人的眼睛,平时好好的,不是花眼也非近视,但一到黄昏时段就看不清楚东西了,以为是病,去看老中医,诊断为“鸡虚眼”!也就是说,此人的眼睛如同鸡的眼睛一样,天傍黑时看不清楚东西属于正常现象。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过去很多南跑北跑的生意人都知道。)在一些大城市的火车站购票窗口,宿州人如果用普通话说“我买去宿州最早一班的车票”时,递出来的往往都是去苏州的。如果说纯宿州话,递出来的十有八九都是去徐州的。但是,不管你用普通话还是宿州方言,只要你说“我买去虚线的”,哈哈,拿到的车票绝对没错!

新闻推荐

埇桥区“地毯式”检查农贸市场及食品经营单位

近日,埇桥区市场监管局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农贸市场及各类食品经营单位食品安全开展“地毯式”检查,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