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芬芳度端阳□杨坤
“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宋代诗人叶适寥寥数笔,便将中国民间端午时节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刻画出来。除了赛龙舟以外,千百年来,在民间还有包粽子、插艾、喝雄黄酒、吃乌米馒头、蒸青蒿粑粑等节令习俗。在徐淮地区,由于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深受儒家文化和楚地文化的浸润影响,佩戴香包(又称香囊、香袋)是人们特别是女性端午节较为常见的习俗。
香包历史悠久,其佩戴和制作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云:“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辟芷、秋兰均为香草,屈原居家、出行都要把装满香草的香包带在身上,用香草来映衬着自己高雅不俗的情怀,也说明早在战国时代,香包就成为一种高端饰品了;据《礼记·内则》记载,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装有香料的香包,以示敬意,可见,在先秦时期佩戴香包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在古代,香包一般系于腰带上,或系于床帐和车辇上,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刘兰芝的闺房“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说的是古代女子所经之处,有阵阵暗香随风飘来,而这香气的来源就是她们身上所佩戴的香包。
在徐淮一带,人们精选艾叶、雄黄、花椒、冰片、甘草、藿香、松柏等多种香料为包心,用彩色布料翻袋缝制,再用五彩丝线绣上各色花纹,最后用丝线缝合,经过十多道工序制作出的香包有棱有角、松软适度、美观精致,孩子们贴身挂于胸前,成年人佩戴于腰间,或悬挂于老人们的床头,有清心明目、提神醒脑、祛除瘟疫、芳香避秽、预防感冒的作用。
香包散发着芬芳、浓烈的气息,它的用途从最初的防虫防病、避除秽恶之气;到随身佩戴,行走坐卧,暗香浮动,在文明层面上展示社交礼仪,成为身份的象征;逐渐发展,人们用来避邪、祈福,深度融入中国百姓的生活;发展到后来,古人常将香包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以寄托彼此的深情厚谊,既关怀贴心,又饱含着真诚的祝愿。
徐州宿州一带,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汉代时,香包工艺已经出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香包工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农耕文明日渐减弱和消退,传统民俗日益淡化,掌握传统民间技艺的艺人日渐凋零,一些非遗项目后继乏人。但在徐州马庄,国家级非遗项目马庄香包红红火火,香包制作技艺不仅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还注册了商标,形成了产业,带动了两百多名妇女就业,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马庄香包在造型上多种多样,以新、奇、美、真为特色,形状敦厚淳朴,色彩对比强烈,造型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观赏、收藏价值;从内容上看,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等,寄托着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等美好愿望;从实用价值上来说,香包添加了20种精心选制的中药材,如冰片、桂皮、薄荷、菖蒲等,香味独特持久,具有防感冒、驱蚊虫、安神调心等功效。
马庄香包的非遗传承人王秀英,今年八十多岁,从小喜欢手工制作,跟着祖母和母亲学习制作香包,乐此不疲。刚开始学做荷包,里面放点棉花、草药,基本上都是自家用来驱除蚊虫、预防感冒,或者送给邻家孩子做装饰。长大后学着做小鸭子、绣球等香包,以及虎头鞋、虎头帽、衣服等一些大的物件,到庙会的时候卖钱补贴家用。成年以后,王秀英对制作香包愈发热爱,对于家境并不富裕的王秀英来说,购买中药、布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很长时间王秀英制作香包都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但是,王秀英凭着满腔热情,从来没有停止对香包的钻研和创新。现在做香包,老人很开心。“以前做香包,没有店面,销售都是在庙会和走街串巷,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王秀英说。现在在民俗文化小镇有了自己的店面,游客络绎不绝,香包很受大家喜欢,每天都销售一空。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猝不及防。王秀英带领绣娘们与专家联手,科学研发马庄中药防疫香包,制作出的一万多个中药防疫香包在网上销售一空,还为湖北防疫一线医护人员捐赠一千多个中药防疫香包。
在当今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马庄香包已成为当地旅游的一个金字招牌,除了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农耕文化等传统民俗外,香包文化展示已成为一大亮点。为了进一步打造马庄民俗文化品牌,发展壮大马庄村中药香包的产业化道路,该村筹集资金200余万元,打造了香包主题客栈、展览馆、大舞台、大课堂、工作室和专卖店,形成民俗表演、香包制作、销售、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马庄香包特色民俗游。
拍摄民俗,切忌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拍几个镜头,发发朋友圈,满足下虚荣心,而是要深入、身入,特别要心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渊源,挖掘传承人的故事。要拍出非遗、民俗和当下生活的关系、传承和影响,揭示出传统文化对促进当代乡村旅游的时代意义。还要拍出民俗的美感,既要拍出文化遗产灵动鲜艳的形式美,又要拍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拍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一脉相传、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归根结底,我们要热爱生活,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用手中的镜头,定格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遗产的璀璨独特之美。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宿马园区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三包三抓”专项活动,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加快创建“四最”营商环...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