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街巷推动文明创建文/张成伍图/马峰

拂晓报 2019-09-18 11:02 大字

特约摄影 张成伍 摄纺织路纱厂小区居民楼外墙已重新装修西关街道恒丰小区改造后的小区道路和广场宿蒙路一老旧小区入口实现了智能管理

打造精品街巷是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能级的有效办法,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方面。今年是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提升之年,为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彰显特色,确保高标准实现创建目标,今年,将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18条精品街巷和204条一般街巷改造提升、10个菜市场提档升级,实现物业服务企业信用化管理、专业市场规范化管理、背街小巷秩序化管理、农村环境常态化管理,推动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红色物业”、学雷锋志愿服务特色化建设,确保实现省级文明城区三连冠,50%以上乡镇、村达到文明村镇标准,助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再上新台阶。

城区街道年久失修亟待改造

“街巷道路的巨变,是提升城市形象,使市民生活一步一步走向富裕的见证,更是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人们将从这一条条整洁的小街背巷,走向小康,走向明天,走向幸福。”近日,宿城南关顺河中路居民张卫华看着正在改造的顺河路,激动地说。

据了解,宿州市城区街巷道路由于建设时间较长,年久失修,大部分存在道路坑洼、龟裂、井盖凹凸不平,路沿石破损等状况。2018年以来,宿州市大力实施城区精品街巷提升改造工程,积极改善群众交通出行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形象,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通过一年的努力,2018年,完成城区76条泥土道路、171条街巷道路改造提升。   

2019年是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提升之年。为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彰显城市特色,确保高标准实现创建目标,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项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宿州市埇桥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务分解表》和中央、省、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安排,制定了改造街巷道路、打造精品街巷、提升城市形象的实施方案。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统揽,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坚持标准提升、精准精致,坚持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创建水平,形成建管并重保长效的良性循环,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埇桥特色的创建品牌,利用一年的时间,进一步营造城乡统筹、共建共享的创建氛围,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今年,将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18条精品街巷和204条一般街巷改造提升、10个菜市场提档升级,实现物业服务企业信用化管理、专业市场规范化管理、背街小巷秩序化管理、农村环境常态化管理,推动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红色物业”、学雷锋志愿服务特色化建设,确保实现省级文明城区三连冠,50%以上乡镇、村达到文明村镇标准,助推宿州市文明创建再上新台阶。

多措并举实施精品街巷提升

“实施的精品街巷提升改造以改善城市运行功能为主题,对原有路面拓宽,铺设沥青路面,添置街头小品,弱电入地,人行道面砖及侧石更换,沿街立面粉刷提升,绿化亮化提升,雨污分流,沿街门头店招统一标准……”据埇桥区城管分局局长祝永宏介绍,精品街巷提升改造工程全部按照一街一巷设计,一街一景,一街一特色,打造提升一批精品街巷,以历史记忆为特色,以通行功能为主体,以休闲漫步为中心,把精品街巷建设成广大居民漫步休闲的民生工程、满意工程、惠民工程。

据悉,城市能级提升等工程类项目3月底前完成项目招投标,4月初所有工程开工建设,6月底前80%的工程完工,完成大泽路、顺河东路、顺河中路、建设北路、建设中路、建设南路、师专路、农科南路、鹏程路、煤炭路、顺河西路等11条道路补损绿化提升。9月底前所有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204条街巷道路改造和18条精品街巷改造,全面提升街巷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实现街巷路平灯亮草绿水畅。同时,加大精品街巷立面改造力度,打造彰显埇桥文化的特色市容街景。加快观澜游园、纺织游园、南苑游园、北苑游园、唐河游园、水利游园、五金游园、翰林游园、芳园游园、金海二路等10个游园设施建设,拓展市民休闲娱乐、文化活动、健身空间。

为保证改造的顺利进行,宿州市召开动员大会,各牵头责任单位根据任务分工,制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修订考核评比办法。重点做好任务分解、宣传发动等工作。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区四大班子领导联系乡镇(社区)、区直单位包保社区、包保干部联系街巷的包保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班子成员分工抓的工作推进机制;各社区、村书记(主任)要“往前站、指导干、带着干、做给看”,确保任务落实到位。此外,加大资金投入。整合资源和项目资金,加大区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区街巷、公厕、老旧小区、菜市场改造。坚持工作联动。完善主管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的协商会商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继续坚持周调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交办问题、解决问题;坚持项目推动,各牵头责任单位结合实际排出年度重点项目表,定人、定责、定进度,建立项目分级调度制度;坚持包保责任落实,完善区直机关督查巡查、组织协调机制,推动区直各单位深入包保社区开展文明创建工作。

此外,宿州市坚持联动共建。全民发动,充分发挥全区各地各部门优势、资源优势,深入发动广大群众和单位职工共同参与到文明创建工作中来。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结对共建,加快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实现埇桥全域文明;坚持同频共振、同创共建,加大与市直部门的沟通、对接、协调力度,有效解决市、区两级在文明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上下联动、城乡联动、市区联动的“吹拉弹唱一个调,齐心协力不乱套”的工作格局。坚持创建为民。不断巩固和深化文明创建活动成果,牢牢抓住“为民、惠民、利民”文明创建宗旨,坚持一线工作法、群众工作法,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让群众得利益、得实惠,切身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有效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最大限度地赢得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参与。坚持问题导向。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文明创建一线掌握情况、现场发现问题、精准解决问题,围绕问题跟踪督办、现场调度,把创建力量、工作重点放在问题突出的领域,有针对性地综合施策,一件件、一批批、持续不断地真正解决问题,补齐短板和不足。区创建指挥部对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调度。区创建办根据各部门行动方案建立每月重点工作提示和定期督查制度,组织开展阶段性模拟测评,及时交办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建好街巷路让百姓更幸福 

“一座城市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城市交通的便利;市民安全便捷出行,离不开交通设施支撑和文明温馨的优质服务。城市街巷道路的改造,大街小巷都贯通,则民心聚,百业兴。文明创建,改变了城市街巷道路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城市的加快发展,带动了城市工商企业的优化升级,改善了市容市貌,促进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埇桥区商务局干部宋建成说。

“过去街道行路难,斩断许多好良缘;如今街巷宽明亮,迎来和谐艳阳天。现在我们居住在背街小巷,也走上了宽敞平坦明亮的大路,办事方便,心情欢畅,感谢政府感谢党!”人们赞誉为“神钥匙”的中心街修锁匠杨洪顶无比激动地说。

“那一条条修好的街巷道路,既平坦又明亮,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行人、电动车、三轮车、小轿车、货车从它身上驶过,留下的都是清脆欢快的笑声和汽笛声。路通了,人富了,男女老少齐欢笑。”埇桥区交通运输局长蒋勇说,一条条新建的街巷路,犹如一行行乐谱,奔驰在上面的一辆辆鲜艳夺目的大小车辆,就像一个个跃动的音符,奏出了动人心弦的和谐乐章。一个个干支相连、主辅相连、城乡相连、覆盖全区的城乡道路网已基本形成。

新闻推荐

跨越2000多公里的父子相见 安徽省监狱系统开展亲情帮教活动

我省监狱系统开展亲情帮教活动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