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戏之乡”何去何从

南国今报 2019-09-14 20:54 大字

锐观察

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信息,宿州埇桥马戏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

安徽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埇桥区马戏协会代秘书长张宏伟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初,是马戏团发展的黄金时期。2007年,埇桥区被中国杂技家协会正式授予“中国马戏之乡”称号。

2010年10月,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的意见》;2013年7月,住建部发布《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要求杜绝各类动物表演。

随后,2017年,住建部颁布并实施行业标准《动物园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动物园不应将野生动物用于表演”,“不应将野生动物作为道具用于商业活动”。

诸多外因之下,“马戏之乡”遭遇寒冬。

动物表演何去何从,涉及行业利益、观念之争,不可能一蹴而就予以禁止。但是,当前动物保护观念发展迅速,马戏团、动物园这种传统的操作模式必然会受到冲击。

多元化娱乐需求与动物保护之间需要一种平衡。无论从安全角度,还是为动物保护考量,动物表演都应着手改良转型了。当此之时,一是要注意过渡阶段的安全防范管理,并为那些“寄养”在马戏团的动物寻找合适的归宿;二是法律规定层面应有更清晰的指向。住建部早就叫停了动物园内的动物表演,但对马戏中的动物表演,仍无明确要求。这个行业,也许要思考如何“善终”了。

本版稿件均据《成都商报》

新闻推荐

宿马园区培植发展新动能

园区领导与企业方代表进行细致地交流。本报讯9月5日上午,宿马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倪志品调研宿马投资集团,园区相关...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