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核心在“人”本报评论员

拂晓报 2019-08-13 11:06 大字

日前,宿州市出台《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面向有意落户宿州市城镇的人口,施行“零门槛”落户等政策,通过强化“五有并轨”“三权保障”,推动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促进发展改革成果共享,加快提升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宿州作为传统农业地区和撤地建市较晚的城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重要工作,紧抓不放。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把“双轮驱动”作为全市“2+4+2”工作总思路的重要内容,全面掀起了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热潮。据统计,全市每年城乡建设投入都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速度,中心城区建成区达到了双“85”规模,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停车难、买菜难、休闲难等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城镇化已经成为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宏大命题,工作繁杂庞大,既需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宏观层面上高标准强规划,又需要在抓牛鼻子的关键突破口和事项上选准着力点,在制度细节和事项安排上,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依靠地方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多方共进、形成合力。

要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是“有没有”“够不够”,而是“好不好”“优不优”。要顺应进城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功能、优化布局和提升品位。要坚持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统筹布局学校、医院、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产城融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持续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补齐短板、打造亮点、彰显特色。

要从注重“红利”转向保障“福利”。推进城镇化建设,关键是加快户籍改革,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如果这些人就业的时候在城市,失业了又回去;健康的时候在城市,生病了又回去;年轻的时候在城市,老了又回去,那就等于把“红利”留给了城市、把“成本”摊在了农村。因此,要让城市在享受“人口红利”的同时,切实承担“人口成本”。要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入落实“三权保障”,全面保障转移人口在农村的各项合法权益;高质量推进“五有并轨”,确保农业转移人口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要从注重“竞争”转向注重“协同”。要强化协作实现共赢。重点加强与周边城市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经贸合作等领域的对接合作,在协同发展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以点带面做大做强。围绕统筹县乡一体,持续实施县域城乡建设“555”工程,着力打造四个县城副中心,加快培育萧砀、灵泗小城镇集群,推进经济发达镇试点建设,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城镇化说到底是人的城镇化。我们所追求的城镇化目标,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更相适应的城镇化,是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更协调的城镇化,是核心在“人”的城镇化。

新闻推荐

宿州“百日攻坚”行动向欠薪者说“不”

皖北晨刊记者日前从市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支队获悉,今年8月1日至10月25日,宿州市人社、发改、财政、住建、交通、水利等多...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