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里的老人和孩子住得舒心、过得安心 市社会福利中心获评全国“先进”

皖北晨刊 2019-06-06 16:36 大字

福利中心职工教孩子们认字。儿童福利院男生宿舍。福利中心“爱心墙”。

近日,人社部、民政部发布表彰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决定,共有196家单位获评“先进集体”,其中安徽省有8家,宿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光荣上榜,也是宿州市唯一一家获此荣誉的单位。是什么让市社会福利中心可以在全国196个单位、全省8家单位中占有一席之地呢?皖北晨刊记者带你去一探究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月3日中午时分,记者来到市社会福利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齐的院落,树木郁郁葱葱,环境显得幽雅安静。厨房内不时传出切菜声和炒菜声,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拉着家常,坐等午饭的“号令”。整个福利中心沉浸在一片祥和安逸的氛围中。

市社会福利中心隶属于市民政局,下设光荣一院、社会(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分院、老年公寓和康复医疗中心,是集老残幼养护、康复、医疗等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

秉承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服务理念,该中心着力打造一支团结、奉献、友爱、务实的服务队伍。2016年和2017年,该中心党支部连续两年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社会(儿童)福利院和光荣院荣获“第四批安徽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自建院起,市社会福利中心引导职工把院内的老人和孩子当作自己的家人来看待。目前,该中心承担着全市“三无”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孤残儿童的抚育、教育、医疗、康复、心理疏导、劳动就业等社会保障工作。

以爱传爱志愿服务暖人心

市社会福利中心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秉承“共建、互助、共享”的主题,将志愿者的注册和管理纳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在职职工注册率100%。

该中心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先后发起“省荣军康复医院巡诊体检志愿活动”、“文明劝导进社区”等8个志愿者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活动10余次;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台,由志愿者为来往群众提供道路指引、手机充电等便民服务;建立中心“春风驿站”志愿服务站点,常年为保洁、开发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茶水和休息场所;设立“王凌凌社工工作室”,建立社工、义工联动机制,由社工有针对性地为义工开展培训工作,提升义工服务效能,有效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更加专业化;与社团组织、学校建立互动平台,参与扶老、救孤、助残、拥军志愿活动;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的服务模式,建立微信群,及时在微信群和志愿服务网站发布志愿者需求信息,提高志愿服务效能。

“福利中心定期组织志愿者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和孤残儿童开展集体庆生会、包饺子及陪伴郊游、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该中心主任蔡先德介绍,“这里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地方,我们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来提升慈善温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将福利中心建设成更有特色、更幸福、更和谐的生活家园,为福利事业的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新医养结合推进公建民营

近年来,市社会福利中心推行医养结合,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康复医疗中心无偿托管给市第一人民医院运营管理,于2017年5月投入使用,目前已开设康复医学科、中医老年病科、心血管内科等,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并实行日查房制度,为中心职工和政府兜底人员免费体检,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了院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该中心老年公寓于2016年11月25日与合肥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中心签订《宿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服务经营承包协议》,为老年人提供自理、半自理、全护理、托养等基本服务。自2017年开业至今,已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170多人,有力地推动了宿州市养老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生活有了保障精神得到充实

对待院民,无论在生活起居、医疗健康还是康复治疗方面,全体职工细心、诚心、贴心,无微不至地照料他们的衣食住行。母亲节这天,儿童院的晴晴在给护理人员的一封信中写道:“在这里,我得到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得到母亲的关怀、第一次在母亲节送出一份礼物、第一次向妈妈吐露自己的心声……”

每逢佳节,在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下,孤老、孤残和孤儿也能和其他老人、孩子们一样,欢聚一堂,共度美好时光;也能有自己的庆生会,收到同伴的生日祝福;也能有“亲人”相伴,到大自然中体验生活,增添乐趣。

“能让院里的老人和孩子住得舒心、过得安心,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蔡先德说。

爱与亲情,让市社会福利中心里的老人们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暖,让孩子们享受着蓝天下的关爱。文/记者刘晓琼图/记者苏洋

新闻推荐

“阳光天使”防溺水宣讲进校园

日前,埇桥区教体局携手宿州阳光天使公益助学中心开展的“阳光天使进校园,防溺宣讲保平安”主题活动来到埇桥区顺河乡,志愿者...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