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牵住产业兴旺“牛鼻子”走出乡村振兴特色路
本报讯 近年来,埇桥区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积极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产业发展持续提升,为埇桥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调结构优布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该区现有粮食、畜禽、林业、蔬菜四大主导产业,林业产值突破170亿元,农业产值115.6亿元,增幅3.3%,全区15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增幅14.36%。按照埇桥区农业资源优势,划分粮食生产功能区190.33万亩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95.76万亩;在埇桥区东北部大力发展优质高蛋白大豆生产,西南部发展玉米改饲和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全区产业按照“两核多翼、多园多点”布局。发挥农业产业园的带动作用,打造村级现代农业示范点。全区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及面的产业发展态势,使各地产业发展有思路、有亮点、有平台。
培主体建园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埇桥区出台了关于《落实宿州市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意见的细则》,区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发展资金,对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撬动了社会资本、资源向农业方面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埇桥区2018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50人,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5家,家庭农场14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14家,联合体89家,联合体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5600余户。为加强产业集聚,强化示范引领,埇桥区以埇桥国家现代农业产园创建为重心,大力推动农业园区建设,园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打造了绿色家居产业园、城东循环经济产业园、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都市绿谷产业园等3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铸平台提科技,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皖北试验站技术研发能力,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全区农业信息服务热线实现全覆盖;在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智慧农业系统,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北斗基站;建设土地流转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平台。深入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推行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目前,全区规模以上畜禽养殖企业建成并运行污染处理设施比例达80%以上。2018年埇桥区被评为安徽省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
建基地创品牌,推进农业服务业发展。该区按照“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的思路,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标准化基地和著名品牌,全区农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土地托管,实现分散经营的规模化管理,结合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培育农机、植保、水利等农业服务主体,涌现出规模化农业服务组织200多家,每年有10万多人从事农业服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大力推广,推动农业经营主体打捆经营、抱团发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了一批农业服务主体,全区89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各类服务组织100多家。农业服务业比重逐年增加,产业层次更加清晰,专业化程度更高,休闲观光、服务业成为农业发展新驱动。
育电商促乡游,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埇桥区按照农业“接二连三”、农村“退二进三”、农民“进二进三”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二产、三产。深入实施“农业+互联网”工程,农村淘宝服务站点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建立埇桥区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园、三八街道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子商务园区达到4家,总入驻企业达到145家。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功能,全区已发展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星级农家乐3个,夹沟镇五柳村、西二铺都市绿谷农业观光园、沈圩苗木花卉产业园、符离镇清水湾、桃园镇市外桃园等一批集水果采摘、休闲观光、垂钓、餐饮、登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已初具规模。(陈超)
新闻推荐
日前,为从源头保证供水安全,宿州供水公司供水保障部对水源地泵房设备及高压电路进行安全巡查。5月20日上午,宿州供水公司供...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