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大店皮影戏□汪云海
大店皮影戏董虎 摄
我常常以为,记忆是个非常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有些事情明明刚发生过,却很快忘得一干二净,而有些东西已经过去了好多年,却像一幅画面一样停泊在记忆的深处,而且随光阴的流转,愈来愈加清晰,甚至让你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就如我童年的最爱——皮影戏。
我的故乡——宿州市大店镇,也曾是皮影戏的“老家”,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说大店有个皮影艺人顾明美,不仅街坊邻居人人称道,而且皮影戏演得维妙维肖,风生水起。常年带着师弟、徒弟们跟师傅走南闯北演皮影,堪称大店当地的文艺轻骑兵,其影响力、美誉度绝不亚于今天的某些明星大腕。而我就是他的忠实小“粉丝”,一个不折不扣的“皮影迷”。
皮影戏剧目繁多,数不胜数,如《杨家将》、《岳飞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西厢记》等等。皮影戏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因为皮影人物的千变万化,其造型特点的各不相同,且个性形象设计极巧妙。“皮影人”每个关节都能活动自如,头和身体都可以左右移动,这样皮影艺人在屏幕上展现的艺术形象才生动传神、活灵活现,演起来才像真的一样。生产大队的领导为了丰富社员的文化生活,就会不定期地邀请“皮影班子”的艺人们来各庄演出皮影戏。每到此时,男女老少就像过年一样高兴,有的还邀请邻庄的亲戚朋友,老早地就从家里带上板凳来到皮影幕前,等待观看皮影戏。演出前,人们忘记了一天的疲劳,津津有味地唠着家长里短。年轻人窃窃私语,妇女们则怀里抱着吃奶的婴儿,最开心的就是我们些半大不小的孩子,简直是欣喜若狂。一边嬉戏打闹着好不愉快,一边把板凳高高低低地排列着,那热闹的场景至今难忘。精明的皮影艺人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在大车的一面拉上白纱布帘子,其余三面拉上黑布帘子,给里边的灯具加上煤油,最后把各种造型的“皮影人”依次摆开,才算万事俱备。等到观众到的差不多了,皮影艺人便敲响锣鼓,手持“皮影人”,脚手并用,牵着固定皮影的线,在屏幕上打斗。“皮影人”枪来剑挡,上下翻腾。皮影戏演出一般需要三至五个皮影艺人,他们口、手、脚并用,相互之间配合默契,音乐与唱腔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扣人心弦。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打白骨精》,只见孙悟空举起金箍棒,就听皮影艺人一声大喝:“看你哪里逃走!”皮影艺人用脚一跺大车车底,就听“咚”地一声,孙悟空一棒下去正中白骨精头部,白骨精“腾”地一下就飞出去了……每到关键时刻,台下沸腾起来,孩子们手舞足蹈,大家掌声如雷。皮影艺人则见好就收,故意留下悬念:“欲知后事如何,请下回接着观看”。说完就散场了,人们依依不舍地各自回家,一路上大家对刚演的皮影戏评头论足,议论纷纷;还有的为下一回的剧情猜测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我近日有幸拜访了顾明美老人,老先生现已73岁,大店镇大南村人,埇桥区皮影戏的“非遗”传承人。他告诉我:“皮影艺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肥沃的艺术土壤,深受群众欢迎。皮影的制作既繁琐又细腻,首先要选上好的驴皮或牛皮,刮毛去皮,在木架上晾干,用温水使其潮软后再用特制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磨,以使皮质更加平展光滑,防止皮质收缩。接下来才是画人物、描图样,做成各种五彩缤纷的精致‘皮影人’。用刀尖在皮影上画出轮廓,用大红大绿的颜色染在皮影人上……”
听着顾先生的精彩介绍,我由衷地对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肃然起敬。这就是一个“行走江湖”半个世纪的皮影艺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孜孜追求与执着坚守,这就是一个宿州农民朴素而高雅的艺术情怀!
皮影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顾明美13岁开始跟师父倪文贵学艺,如今已历经60个春秋。据他介绍,他们的事迹曾上过《安徽日报》,《安徽经济报》等,还拿过不少奖项呢!顾先生对他们辉煌的过去,谈起来总是意犹未尽,一往情深。
老艺人倪铁路说,当年皮影戏可吃香了,往往在这庄还没演完,我们的道具箱就被那庄的人抢走了。那边强拉硬拽要去演出,整个豫东、鲁南、苏北和皖北都是我们的活动范围,到处都有我们的观众。
随着影视、手机、网络的相继出现,皮影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慢慢地被人们遗忘了。但皮影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两千多年流传至今,虽然影视、移动网络带给我们许多不一样的视觉享受,但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依然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与观赏价值。如何把它传承和弘扬下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新闻推荐
4月19日上午,埇桥区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区人力资源市场门前举行,全区乡镇街道社保所长、市场监督...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