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与体罚的边界要厘清

烟台晚报 2019-04-03 10:01 大字

张淳艺

3月29日,安徽宿州博雅实验学校708班发生了一起教师暴力体罚学生事件。据多名学生和家长反映,英语老师强迫孩子设立过高的目标成绩,少一分会被英语老师用扫帚棒打十下。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涉事教师也已被高新区派出所传唤。(4月2日《中国之声》)

近年来,有关“惩戒权回归学校”的呼声日渐高涨。2017年,青岛市政府发布地方性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办法》提到“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这是全国或地方教育性法规中首次提出“惩戒”的概念。今年全国两会,一些代表委员纷纷建议,加快修改《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惩戒权回归学校,是对此前矫枉过正的一种理性纠偏。不过,重拾惩戒权并非回到过去私塾随意体罚的老路,惩戒和体罚有着本质区别。

惩戒是为了“戒”,需要讲求方式方法,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受到对错、荣辱等,以激发悔改,达到矫正的目的。而体罚就是为了“罚”,通过对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少一分打十棍”显然属于后者。每个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考试又存在临场发挥等不确定因素,人为给学生设定考试成绩目标,分数不达标就惩罚,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纵然考试成绩不理想,其因素往往也是多方面的,不认真分析查漏补缺,而是不分青红皂白“杖罚”了之。如此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除了让学生身心受到伤害,对老师和学校产生心理阴影外,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对于体罚学生的教师,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据最新官方通报,宿州市埇桥区教体局研究决定,辞退涉事教师,对学校相关负责人予以严肃处理,公安机关也已介入调查。相信事件会得到妥善处理,体罚学生的教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同时,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在推动教育惩戒权回归校园的同时,必须细化相关标准,厘清惩戒与体罚的边界,防止惩戒权被过度使用。只有明确惩戒范围和方式,才能既充分发挥教育惩戒的作用,又能保障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新闻推荐

埇桥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近年来,埇桥区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实现产业智慧...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