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模范家庭树文明新风文/张成伍图/本报记者马峰苏洋

拂晓报 2019-03-20 12:06 大字

埇桥区红十字会志愿者进村入户宣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2月19日,埇桥区妇联在时村镇文化广场举行“移风易俗模范家庭”表彰大会,授予28户家庭“移风易俗模范家庭”荣誉称号。 模范家庭获得荣誉证书。市家国义工服务队来到桃园镇浍光村进行移风易俗宣传

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近日,埇桥区举办移风易俗模范家庭表彰会,表彰了28户在推进全区乡风文明建设进程中拒绝铺张浪费、抵制天价彩礼、树立文明新风尚的先进典型,旨在倡树文明新风,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本期《生活专刊》让我们走进其中几个典型家庭,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期带动广大城乡居民自觉参与提升乡风文明的行动,夯实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

王璐家庭:不要彩礼 新婚新办

王璐是埇桥区曹村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丈夫刘杨现在部队服兵役,已经有12年的军龄。2015年他们俩经人介绍相识。在相识相恋的过程中,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他们彼此信赖,真心相处。在谈婚论嫁的过程中,他们互相不要彩礼,力图办一个文明简约的婚礼。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双方家长认可,2018年10月18日,王璐和刘杨步入了婚姻殿堂。

结婚前夕,双方家长在谈到结婚事宜时犯难了。王璐的妈妈是一名村干部,经常看到很多家庭因为结婚彩礼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两家也经常由此产生矛盾,同时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王璐的妈妈为此会经常去调解。这些王璐都看在眼里,所以,当刘杨家来她家提亲的前夕,王璐主动给妈妈说,要做一个不要彩礼的新娘。妈妈一听王璐有这样的想法,非常赞成。然而,王璐家中的其他成员以及一些亲戚却不愿意。他们说:我家王璐这么优秀,干吗不要彩礼;你不要彩礼,将来你的日子不好过?要为你小家庭的未来着想;还有的说,你不要,乡邻朋友会看不起你的。所有这些都压到王璐的头上。刘杨的父母得知也认为现在结婚都得给彩礼,如果不给,背后肯定是要被人骂的。刘杨的妈妈说:“你不要彩礼,让俺家怎么做人,乡邻不骂俺小气吗?抠门吗?”她还有更深层的想法,“你不要彩礼,这么好的媳妇不给彩礼,万一变卦了怎么办?”在巨大的压力面前,王璐和父母专门一起找来公公婆婆坐下来谈这件事。“现在党和政府都在倡导移风易俗,拒绝天价彩礼活动,我们都是党员,应该在这方面带头。”王璐的真心实意打动了刘杨一家,最终同意了不要彩礼、简办婚事的做法。

王璐、刘杨的婚礼在家人和乡亲们的祝福中完成,没有彩礼,也没有大操大办。但是,他们的爱情纯洁甜美忠诚。他们因为志同道合而携手共进,因为真爱而结为夫妻。所以,他们的婚后生活非常幸福。

张颖家庭:互敬互爱 邻里和睦

埇桥区汴河街道马梨园村马海波和大王村张颖2018年结婚。结婚前,张颖家响应政府“抵制天价彩礼抵制婚闹,全面推进婚俗改革精神”,未向马海波家要彩礼。婚后,小夫妻同父母、小妹一起生活。他们尊老爱幼,被众邻赞,两人又是基干民兵,经常共同参加村组织的各类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在马海波的家庭里,虽然每个人的年龄、性格、文化、志趣各有不同,但是家庭中从没有出现过矛盾,大家能互相体谅,懂得尊老爱幼、人人平等、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关爱的文明家风。小夫妻俩也很恩爱和睦。马海波在绿色家园闼闼木门厂任班组长,工作很忙碌,父母常年从事粮食收购生意,每天早晨很早就开车出门,张颖每天一人除照顾好不满周岁女儿的同时,还要为上小学的妹妹和全家做饭,并洗好全家人衣服,料理好家务,特别是对父母、爷爷无微不至。但她从无怨言,一家人生活非常和睦。

“养育我们的母亲老了,手里又不宽裕,咱结婚图个人好,千万不能图钱呀,再说,咱结婚是去过日子的,不是拼家底的。”男友被她说的感动得掉泪,张颖不但没要彩礼,到婆家还当上了致富能手。马海波也动情地说:“结婚那天,我联想到几年的恋爱,建立在牢固的爱情和她那知情达理、尊老爱幼、新婚新办的高尚品德,我暗暗地承诺:一定要全身心地珍爱她,呵护她。”

李灿家庭:孝敬父母 勤俭持家

李灿是河南省驻马店人,和埇桥区栏杆镇栏东村村民贺克礼同在兰州上大学,两人在学校就情投意合,于2016年7月18登记结婚。因男方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李灿没有要彩礼,同时,遵循“文明、节俭、传承”的原则,婚事简办。李灿平时也省吃俭用,不铺张浪费,勤俭持家,婚后半年两人用自己的积蓄首付买了一套房子。

婚后女方也一直孝敬父母,团结邻里,家里从未发生过任何矛盾。李灿为人乐观向上,于2017年通过考试被栏杆镇聘任为扶贫专干,工作兢兢业业。夫妻二人于2018年育有一女,由于婆婆去世的早,李灿承担着全家的家务活,虽然年轻,她却心灵手巧,与人为善,忠厚能干,被大家赞誉为乡村的“好媳妇”、“妇女的好榜样”。

最近李灿的公公总是头晕,于是夫妻俩商议带公公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结果公公检查出得了尿毒症。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两人决定把公公接到城里,进行住院治疗,每隔两天做一次透析,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老人治病。就这样,夫妻二人尽心尽力把老人照顾得很好,家庭相处得也非常和睦,共同努力创造幸福的生活。

田小娟家庭:艰苦创业 共同奋斗

埇桥区桃园镇桃西村余凑凑和贵州省遵义市美丽姑娘田小娟都在杭州市某电子厂上班,由相识到相恋,两人到了谈婚论嫁的日子,于今年1月27日结婚。

在打工时,由于余凑凑他个头不高,其貌不扬,家境也不算好,为此,田小娟的父母极力反对。但小娟有主见,她不在乎他的外表。余凑凑聪明能干,有才气,对她又体贴,这比什么都重要。田小娟相信自己没有看错人。相处的日子越久,两人越觉着投缘,好学的田小娟也经常找余凑凑求教,爱的种子在互有好感的两个人心中,悄悄发芽了。

今年新春的1月27日,余凑凑和田小娟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余凑凑和田小娟积极响应村红白理事会制定的村民公约,新事新办,拒绝铺张浪费,抵制天价彩礼。新娘田小娟不仅不要彩礼,还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一些家用电器带到丈夫家,余凑凑的母亲硬塞给田小娟几万元红包,田小娟说,我们还年轻,要靠我们的双手去奋斗,会过上好日子的,不给两家老人增加负担。他们在办喜宴时,只请了双方的亲戚,桌席的规格按照村红白理事会制定的标准来办理。

“因为普通,所以真实;因为平凡,所以真诚。任年华似水,我自青春无悔,将更加努力,为社会事业和我们的家庭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田小娟和余凑凑有着共同的心声。

新闻推荐

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有了“一站式”通道

“大家不要有顾虑,这就是一次游戏,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完成。”看到面前的服刑人员对沙盘游戏还有些陌生,来自宿州学院的陈抗...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