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马现代产业园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新型园区

拂晓报 2018-11-21 11:48 大字

(上接第1版)

推进城市建设 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

坚持规划先行促开发建设。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做好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宿马园区中长期规划50平方公里,已建成约15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上,以京沪高铁宿州东站为坐标轴,形成了东部工业片区和西部生活商贸片区。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生态环境优先、聚集人气优先、产业配套优先,以新汴河景观带为绿色轴,建成了汴河明珠小区、五六期安置小区9000余套,绿地城高端住宅区正在推进中。以宿州大道、马鞍山大道为发展轴,建设了科创中心、北大宿马附属实验学校、宿马投资集团、中原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配套建设,集聚了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等工业项目。城市框架基本拉开,站城一体开发建设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步伐逐步加快。

宜居宜业新城初具规模。宿马园区坚持“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并驾齐驱同步推进,制定了城建项目双周调度、项目挂图作战等工作制度,强力推进生产生活配套建设。近三年来,宿马园区重点城建项目43个,累计投入约47亿元。新投入使用了高铁站前广场改造升级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京沪高铁宿州东站服务能级,成功搭建了绿地集团合作平台,着力打造一批中高端住宅、体验式街区、高端写字楼等人气集聚工程。宿马一中宿马学校项目今年9月投入使用,填补了宿马园区内省级示范高中教育配套空白。近期又启动了宿州东高铁站市民服务中心及停车场工程,精准施策缓解站前广场交通压力。累计建成道路50多公里,自来水管网约60公里,燃气管网约27公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生产生活配套保障有力。城市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人气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宿马园区绿色发展底色更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宿马园区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定自觉地推动宿马园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严把项目引进关,坚决落实环保问题“一票否决制”,招引绿色生态型项目。加大绿地绿化建设力度,建成了涵盖生态游览区、文化休闲区、生活休闲区、主题概念区、健康运动区、休闲活动区“六大区”、总面积约32万平方米的市民公园。近年来,建成绿地面积约210万平方米,市政道路绿化带约70万平方米,新汴河景观带约55万平方米。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聚焦“环境卫生、绿化亮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广告宣传、乡村治理”等重点内容,狠抓治“脏”治“乱”治“差”治“污”,全面提升宿马园区人居环境、出行环境、发展环境、营商环境。

创新体制机制 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

实行扁平化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提高信息决策效率,突出“精简、高效、统一”原则,宿马园区推行扁平化管理机制,下设党群工作部(综合事务部)、经济发展部、投资促进部、规划建设部、财务审计部、社会事务部、征迁事务部、监察室等“七部一室”,力求将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建立全员式服务机制。宿马园区制定了全员包保服务项目工作机制,重点围绕新签约、在建两大类60余个项目,宿马园区班子同志亲自挂帅,机关各部室、分支机构等22个单位80余名人员力量齐上阵,组建了六个包保服务小组,除了四个专职项目包保服务项目小组外,还设立了专职督查组和考核组各一个。在人员配备上,坚持土地、税务、工商、环保、规划等要素保障单位人员均匀分配,确保各小组内部有条件协调解决项目要素保障问题。在项目分配上,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调备”,根据新签约项目进展和各组包保服务实效,优先向服务质量高、服务成效好的小组调配体量大的项目。在工作机制上,建立了定期督查、周报告、半月通报、月调度、季奖惩、年考核的工作运行机制。

推行绩效式管理机制。宿马园区确立了工作责任化、目标化、考核化“三化”标准,以提高执行力为抓手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制定了《宿马园区效能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建立了周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每周各部门汇报承担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及时强调指导,进一步提高宿马园区整体工作成效。通过“日考勤、周记实、月考评、年运用”的方式,加强对人员队伍日常管理,宿马园区效能办不定期开展日常办公督查工作,及时通报、从严处理,推进宿马园区形成紧张快干的工作氛围,从而为宿马园区发展提供有力的作风和效能保障。

实行下沉式托管机制。为进一步突出主责主业,集聚更多力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宿马园区创新实行社会事务“两位一体”管理机制,园区党工委、管委会负责全面领导、保障和监督,逐步将征迁、文教卫等社会事务托管工作下沉到东城行管会。东城行管会作为11个行政村管辖的直接主体,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社会事务工作执行力度,另一方面能够为宿马园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力量保障,进一步形成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事业的局面,两手抓两手更专业化、更科学化。曹家坤 本报记者 陈成光

新闻推荐

特色种养业“调”出乡村振兴新动能

□新华社记者王菲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四带一自”扶贫,即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带动...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