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宿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效应凸显
本报讯(记者 何雪峰)记者日前从宿州市农委获悉,经过6年的培育,该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发展到272家,加入联合体的龙头企业283家、合作社863家、家庭农场1818家,覆盖了粮食、畜禽、果蔬、林木等主导产业,年产值达290亿元以上,凸显了联合体的融合聚变效应。
宿州市在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三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上,探索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联盟。联合体中三大经营主体通过签订章程、合同和协议等,确立各方的责权利。近年来,三大经营主体分工协作,通过契约联结、资金联结、资产联结、技术联结、品牌联结等紧密利益联结形式,实现了“1+1+1>3”的融合聚变效应。
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市、县区两级财政每年兑现产业化联合体成员各类奖补资金3600多万元。该市积极探索“去抵押化”信贷模式,建立了有别于工商主体的家庭农场信用评价体系,对AAA级信用的家庭农场,实行无抵押、无担保贷款,2017年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劝耕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5亿多元;同时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提标扩面试点,将小麦、大豆每亩保险金额分别提高到800元、500元。宿州市还出台了《关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的试点方案》《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5个配套文件,落实服务保障。
联合体有效破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不能有效对接的难题,成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构建上下游衔接配套的全产业链,催生了循环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该市龙头企业总销售收入从2012年联合体建立之初的500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1153亿元。
联合体也成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生产的有效手段。宿州市依托联合体建设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97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23个和标准果园59个,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46.5%,比2012年联合体创建前增长了325.5%。同时,联合体已成为促进该市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宿州市依托联合体目前已认证“三品一标”330个,中国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等农产品加工品牌110个,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17年,加入联合体的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43000元,是宿州全市平均水平的3.9倍,辐射带动农民25.6万户,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0%。联合体吸引了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创业人员1.5万人,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创业2.1万人,已成为帮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利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
【编后】
宿州市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紧密合作,有效破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不能有效对接的难题,打通了一二三产连接的路径,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11日下午,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培训会在市政务中心第四会议厅举行。市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牵头单位的...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