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季忙着“抢麦草”
本报记者 何雪峰本报通讯员 郑 杰
小三轮、小四轮、农用车来回穿梭,3.5千瓦的粉碎机轰鸣不已。 6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宿州市埇桥区支河乡赵楼村惠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占地40多亩的养牛场内一片繁忙。“别人午季忙着抢收抢种,我和别人反着来,黑天白夜忙着抢麦草。 ”企业负责人王建林笑着对记者说。
王建林瞄准本地秸秆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利用村里的小学旧址,近年投资48万元,从吉林省购进60头“西门塔尔牛”进行肉牛育肥。现在,他利用秸秆养牛的年纯利润已达60万元左右。
在养牛场内,一批工人正在粉碎麦草。粉碎后的麦草,长度大都在3厘米左右,用手一抓轻柔柔的。 “这些破碎后的麦草,掺上酒糟和10%的玉米发酵后,就是上等的优质饲料。 ”王建林说。刚开始用麦草喂牛时,他经验不足,只是把麦草往牛槽里一放,拎桶水往那里一搁,吃喝随它去。结果,刚买来的牛不到10天就瘦掉了一大圈。参加了区里举办的几场培训课后,现在王建林已熟练掌握了麦草制作牛饲料的技术。
在养牛场的西侧,一台5米长的大型挟草机正在给麦草打堆;每个小山一样的麦草堆上,都用一块蓝色雨布盖得严严实实。 “这两年小麦收割时,秸秆在地里就粉碎了,收集麦草难度很大。 ”王建林说,今年合作社和40多户村民预先签订了麦草收购合同,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收购,让麦草成为“香饽饽”,激发了村民往合作社送秸秆的积极性。贫困户张孝平今年种了6亩小麦,每天用电瓶三轮车往养牛场送20车左右的麦草。 “两天多时间,俺就把地里的麦草拉完了,收入近千元。 ”张孝平说。
一台装载机,三辆农用车,在养牛场南侧,王建林正在指挥装运牛粪。这个养牛场每年都要出栏100多头育肥牛,一头牛可产生10立方米左右肥料。过去牛粪免费送给群众也没人要,只好往沟河里倒造成污染,一到夏天臭气熏天。去年王建林在牛场附近流转了100亩地,麦收后将这些牛粪施到地里,一亩地不仅节省了150元左右的肥料钱,还解决了污染问题。
据埇桥区农业部门介绍,近年来,这个区每年出栏肉牛2.8万头、羊72万只,利用各种秸秆饲料近2亿公斤,产生优质肥料2.6亿公斤,还田节本增收8000万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新闻推荐
本报讯截至6月底,埇桥区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28件,完成全年任务的51.6%,法律援助经费投入110.5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8.4%,均达...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