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麦行情好,各方啥反应
本报记者 何雪峰本报通讯员 郑杰
国有粮站:部分开仓 门庭冷落
又到了新麦上市的季节。往年这时,宿州市埇桥区各大国有粮站门前,大小车辆排成长龙。然而,连日来,记者在国有粮站几乎看不到卖粮的景象。
6月7日,埇桥区部分国有粮站开仓收购。开头两天尚有人前来卖粮,之后,随着小麦市场价格节节攀升,卖粮人一天比一天少,到6月11日以后,基本无人前来卖粮。“截至6月19日,全区国有粮站收购粮食共计3000多吨,而往年同期一天收购量也达到上万吨粮食。”埇桥区粮食局工作人员王新专说。
“多年来,粮食一直丰产丰收,小麦托市收购价要高于市场价。然而,今年午季由于特殊天气原因,粮食出现一定程度减产,市场价高于托市收购价。这样一来,国有粮站就很难收到粮食。”王新专说。据了解,目前,三等以上小麦的市场价在每斤1.2元左右,而三等以上小麦的托市收购价在1.15元至1.19元之间。据监测,三等以上小麦市场价仍有微涨迹象。
今年国家降低保护价收购范围和数量,也是托市收购遇冷的一个因素。往年,一等到五等小麦,国有粮站都应收尽收,但今年国家规定,只收三等以上小麦(含三等)。然而,今年由于受特殊天气影响,埇桥区及周边地区小麦整体质量低于往年,三等以上的新麦比较少,许多农民送来的新麦都不符合收储要求。“这也是许多农民不愿来国有粮站卖粮的一个原因。 ”王新专分析说。
“国有粮站难收到粮食,从另一方面看也是好事。”王新专说。多年来,全区国有粮站一直处于高库存状态,今年增加了市场收购比重,有助于国有粮站去库存。同时,今年小麦市场价格高,也有利于农民增收,可以适当挽回一些因天灾而受到的损失。
收购商:竞争激烈 收购困难
埇桥区大店镇粮食交易市场是全国十大粮食市场监测点之一,每年流通粮食6亿公斤以上。今年午收期间,这里却比往年冷清许多。 “6月中旬以来就很难收到粮食,只能干坐着。 ”一些粮食收购大户说。
柳杰是大店镇起步较早的收粮大户,以往这时,他少说已收购了8000吨以上的小麦,而今年到现在才收购不到4000吨,这还主要是午收前期收购的。“粮食减产了,农民都有惜售心理。目前,优质新麦一天一个价,很多农民不愿出手,我们的生意不好做。 ”柳杰说。
今年,宿州周边的山东、河南两省,受灾程度较深,粮食减产严重,当地粮食加工企业在本地很难收到小麦,更难收到优质小麦,于是到宿州来高价抢购,加剧了宿州粮食收购市场的竞争,也提高了收购商的收购成本。
大店镇粮食交易市场除了有240多家固定粮食收购大户外,还有600多名走村串巷的粮贩子,他们大多是 “夫妻档”,开着一辆大三轮,或者是一辆小汽车,随叫随买,随到随收。
这些粮贩子抢在粮食刚收获那几天进行地头收购,当时小麦价格尚且平稳。“他们把收来的小麦转卖给收粮大户或收粮企业,每斤能赚取2至3分钱差价,按每天收购1万斤左右算,能挣两三百元。 ”大店镇宣传委员马德民说。
粮贩子起到活跃粮食市场的作用,并且对国有粮站是有益的补充。国有粮站今年不收储的三等以下小麦,粮贩子也收购过来转卖给饲料企业。目前,三等以下小麦最低也可以卖到每斤1.06元。
不过,由于小麦价格坚挺,粮贩子收购成本提高,个别粮贩子为牟取不法利益,使出坑农手段。用电子秤干扰器,改变称重数值,或虚报测试水分,恶意压级压价。
麦收前期,很多返乡农民工急于卖粮返城,少数不法粮贩就是抓住这种心理,在收粮时大做手脚。马德民提醒农民,卖粮前一定要根据装袋情况,大概估个斤数,或在卖粮之前自家先过个秤,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上当受骗。
种粮大户:执行订单 不太合算
埇桥区夹沟镇夏刘寨村化东农业公司种了3500亩小麦,由于连片种植、集约经营,加之选用的是抗灾性较好的品种,今年午收取得平均亩产470公斤的收成,虽然小麦单产较去年略有下降,但与周边乡镇相比,已算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仅如此,由于种植科技水平较高,全程规范化管理,生产出的粮食各项质量指标都能达到较高水平。
按照现行市场价格和今后小麦行情走势,该公司每斤小麦在市场上最低可卖到1.5元以上。不过,由于该公司早在播种前就已经与有关收购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因此无论市场价格如何,都得以合同价卖给这家收购企业。收购合同上写明,在当年国家最低保护价的基础上,收购企业每斤增加一角钱收购,也就是说每斤按1.25元左右收购。
“按照目前优质新麦的市场行情,以订单上的价格卖给收购企业,我们要少赚几十万元。不过,事先有合同,不卖也得卖。 ”公司经理武志华说。
埇桥区有236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103万亩,其中90%用于良种繁育,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在播种前与各种良繁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收获时节,良繁企业的运输车辆直接开到地头,收割一车运走一车,十分方便。
“订单种植可以保护种粮大户的利益,但今年有些特殊,看着优质麦价不断上扬的市场行情,我们种粮大户心里还是有些酸酸的。 ”一位种粮大户说。
普通农户:家中囤粮 待价而沽
在夹沟镇夹沟村农民王立明家里,随处都堆着刚收下来的小麦,其中30多平方米的客厅里,堆着100多袋小麦。王立明家今年种了20亩小麦,虽然略减产,但每亩单产仍达到450公斤左右。最早收割的4亩多小麦因水分较大,此前以每斤1.06元的价格出售。随着麦收期间天气转好,后期小麦水分少,收割下来的16亩小麦,他就没舍得当即销售,存在了家里。
王立明干过几年农资生意,有一定的经营头脑。他分析起今年的小麦行情,头头是道。他说:“国家托市收储暂时没开仓,市场上小麦的价格肯定是稳中有升,这也是政府提升农民市场利益的有力举措之一。 ”他了解到,河南、湖北等周边地区,因收割前长期阴雨,霉变、芽麦等劣质小麦较多,市场上的优质小麦相对较少,他认为,这也给小麦价格上涨提供了利好。联系到最近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他又分析说:“小麦进口加税,也给国内小麦市场价格提升创造了有利环境。 ”
王立明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耕地每亩花费60元,用化肥170元,种子80元,播种30元,打5遍药80元,收割60元,这还不算人工费,每亩地比去年多出80元左右成本。 “这么大的投入,加上单产减少,小麦价格再不卖高一点,心理上肯定不舒服。 ”王立明说。
“越涨价越不愿卖,这是农民卖粮的一个心态。 ”埇桥区粮食局一位人士说。不过,这位人士也提醒农民朋友,应当理性看待市场,根据情况该出手时就出手。
新闻推荐
认识张秋娣先生快有一年的时间了。虽然是接触不多,但对张秋娣先生的民俗作品却印象颇深。张秋娣画民俗画,不是“门里出身”...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