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美德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左二为常骞文李林泽王卓睿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近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体局、共青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和市广播电视台共同开展了市首届“新时代好少年”暨第七届“十佳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王卓睿等10名同学被评为市首届“新时代好少年”暨第七届“十佳美德少年”称号。本期《生活专刊》,让我们走近其中几位美德少年,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发挥同龄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和引导全市广大少年儿童以受表彰的“十佳美德少年”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王卓睿:吃苦耐劳 自强不息
情暖人间,大爱无垠!20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一股股爱的暖流在市第一小学三个校区涌动,该校师生为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男孩王卓睿进行捐款,后来这位男孩也没有辜负大家的爱心,最终战胜病魔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2016年,王卓睿在他十一岁的那年遇到了人生中的一道坎,他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爸爸妈妈带他去了北京,从此王卓睿踏上了北上求医之路。在治疗过程中,无论是扎针,还是骨穿,他没有流一滴眼泪,甚至是最痛苦的骨髓活检,没经历过的人谁能想到,骨髓活检是要从骨头中间生生地挖出一块骨髓,面对这种痛苦,小卓睿也咬紧牙关一声不吭,表现得异常坚强。
长达数月的治疗中,除了和检查、输液作伴,王卓睿并没有浪费空暇时间,他总是捧起书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治疗结束后,王卓睿把落下的课也学完了,周围的医生护士都被他乐观的精神所感动。
出院后由于经常要检查,王卓睿选择休学一年。在这一年时间里,王卓睿一刻也没有松懈,背古诗、做作业、练字、读书,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能白白地浪费这一年的时光,他和同学们一样正常学习,只不过他的课堂在家里。
进入十一中后,爸爸妈妈很担心王卓睿,一来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吃的消,二来担心他的学习跟不上,但是王卓睿很快用实际行动打消了父母的顾虑。在初中学习中,他根据各科的特点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学习方法高效得当。
经过不懈努力,王卓睿收获了丰硕的学习成果,他门门科目优秀,每次考试均是全年级第一,而且综合素质较高,经常参加作文比赛、写字比赛、辩论赛。2015年3月在拂晓报社“成长乐园杯”小记者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2015年12月在宿州一小“未来之光”科技节活动获科学幻想作文一等奖;2015年12月在省第二届“育才杯”读书征文大赛中获三等奖;2016年4月在宿州一小“书海扬帆”读书节活动中被评为“书香少年”。 (本报记者 詹翔)
李林泽:勤奋进取 乐于助人
从小学到中学,从少先队员到加入共青团,一路走来,他用自己优秀的品质和优异的学习成绩为胸前的红领巾和团徽增光添彩,为身边的少年伙伴们树立起了榜样。他就是宿城第一初级中学9年级(14)班的李林泽。
课前做好预习,把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听课;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思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坚持复习,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李林泽在课余时间喜欢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坚持用知识充实自己。可以说,李林泽从小就树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他的成绩在学校各级考试中始终名列前茅。
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李林泽还热心帮助同学。当有同学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时,他总是会耐心地帮助他们讲解,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解题的方法和学习的技巧。记得有一次临近考试,有位同学遇到数学题愁眉不展,李林泽见状便马上放下手中的书本去帮助那位同学,直到那位同学彻底领会后,他才继续复习。就这样在他的努力下,班上的几名后进生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
由于家中老人年纪较大,细心的李林泽常常陪姥姥散步聊天,用省下的零钱为老人买来可口的点心。2017年,姥爷因糖尿病住院,家人因工作较忙无人照料,李林泽主动承担起重担,利用放学及周末去医院送饭和护理,给姥爷加油鼓劲,使老人身心愉悦病情逐渐转好。
除了帮助家人同学,李林泽还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小公民。他常常和几个好朋友主动为社区做好事,捡拾绿化带白色垃圾、擦洗楼道栏杆、清理墙壁上的小广告等。在家中他充当低碳宣传员,不仅告诉妈妈用洗菜的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还把自己用过的易拉罐、包装盒做成小收纳盒来装饰居室。李林泽还经常向身边的人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帮助他人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由于自身品学兼优,多年来李林泽相继荣获2014年全市青少年“走复兴路,圆中国梦”读书教育活动小学生讲故事比赛一等奖、2014—2015年度校级“优秀少先队员”、2015年“宿州市优秀少先队员”、2015年—2016年度校“三好学生”的称号、2016—2017年度校级“三好学生”、2016年6月被评为“宿城第一初级中学首届校园文明之星”、2017年荣获“宿州市三好学生”、“宿州市优秀共青团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常骞文:传递爱心 热心公益
“我以后可以经常来看你吗?这样你们就不孤单了!”2014年的一次相遇,小小年纪的常骞文对残疾孤寡老人季大良夫妇说。虽然当时被认为是一句童言,但是她真的坚守了自己许下的诺言,成为了传递爱心的天使。
常骞文是如何与这对夫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切都要跳转到2014的春节前夕。常骞文的妈妈是北关街道华地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跟着妈妈去华地社区B区残疾孤寡老人季大良夫妇家中慰问。季大良肢体残疾2级,他的妻子陈静视力残疾2级,只有一个女儿且远嫁到北京生活,也只有春节时能回来几天,日常生活只有老两口相依相伴。看到这种情况,小骞文就说出了开头的那句话。在这之后的4年中,常骞文先是在妈妈的陪同下去看望季大良夫妇,后来就自己去。有时候还约小朋友一起去给季师傅夫妇表演节目,从此这个残疾孤寡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
除了看望孤寡老人,常骞文还积极参加社区普法宣传活动和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如关心失独老人,留守儿童、保护残疾人、对小区内沿街小巷的卫生、小广告进行清除以及生态环境宣传等活动。
常骞文在学习上也同样优秀。她在认真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阅读了大量课外读物,她的作文多次作为范文在班级交流。同时作为一名班干部,班里不管谁有困难,常骞文也会伸出热情之手,王默涵同学学习上有困难,她主动与她结对,帮助鼓励她。此外品学兼优的她还热爱文艺活动,2015年1月在第十一届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展示大型公益活动省决赛中,常骞文荣获表演类一等奖;2015年9月,在第十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宿州赛区比赛中,获得书画组、语言表演组、声乐组三个类别的一等奖,实现了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本报记者) 本版图片由团市委提供
新闻推荐
1-5月份到位资金48.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8.88%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招商引资硕果累累
1-5月份到位资金48.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8.88%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