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联合体运营模式,加速推进脱贫攻坚
本报讯为了推进现代农业“两区”建设,埇桥区先行先试,构建了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了充分发挥联合体在利益联结、带动小农户及贫困户方面的作用,埇桥区又在联结路径上进行拓展和外延,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10月,“联合体”运营模式被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文件向全国推广,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荣登2017年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
据了解,经过6年的培育和探索,该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从最初的3个,发展到现在的86个,其中粮食产业36个、蔬菜产业23个、畜牧产业21个,其他特色产业6个。培育了13个省级示范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体框架内的农业企业达到9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75个,家庭农场达到648个,经营土地规模39.2万亩,联合体吸纳贫困户5600余户。
联合体打破了经营主体单打独斗的局面,解决了单独经营资源浪费、资金不足、效益低下的问题,解决了三次产业经营主体脱节问题,解决了专业化服务和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等,形成了资源共享、打捆经营、抱团发展的高效、高收益运营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联合体内贫困户可以享受联合体内龙头企业市场渠道、品牌增值等带来的收入,可以通过享受合作社低价农资供应、专业社会化服务来降低种植成本,可以享受良种良法带来的增收。
联合体带动贫困户增收的途径可以用“两节本两增效、两保障两收入”来概括,解决了贫困户缺劳动力、缺技术、缺资金、缺市场、缺农机等问题,帮助贫困户稳定了生产,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种植效益和收益,加入联合体内的贫困户人均实现增收3000元以上。
据悉,近年来,在积极培育、规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基础上,该区对联合体联结机制和模式进行再创新,探索“加工型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型合作社+种养殖家庭农场/贫困户”模式,构建集生产、加工、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探索“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电商”模式,在联合体内部设立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等服务,把电商、联合体和贫困户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从田间地头到电商平台的生产销售快车道。2017年,14个全产业链联合体实现销售收入34.66亿元。
强化政策扶持,厚植发展土壤。该区还出台扶持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74个贫困村进行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予以奖补,对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投保、信贷融资等方面提高奖补标准。出台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意见和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对联合体内龙头企业进行扶持,促进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提高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陈超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张涛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20日是第19个世界计量日,今年世界计量日的主题是“国际单位制(SI)的量子化演进”。市质监局在雪枫菜市场和国网...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