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专访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丁平

拂晓报 2018-05-11 15:53 大字

近日,市立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来了不少拿着体检报告就诊的患者,他们显得忧心忡忡,因为体检报告上的血检项目中,幽门螺旋杆菌抗体为阳性。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如果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呈阳性,该怎么办?患者感染后会出现哪些症状?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病的方法有哪些?这种疾病被根除后还会被感染吗?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宿州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丁平。

记者: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丁平: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不良预后是胃癌。常规检查方法:抽血化验、碳呼气试验、胃镜下快速尿素酶等方式进行检测。

记者:如果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呈阳性,该怎么办呢?

丁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和口对口进行传播。中国人喜欢共餐的饮食习惯,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很容易交叉感染。并不是所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都会出现临床症状,导致疾病的发生。要正确对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如果患者通过抽血化验检测为阳性,并不能体现出目前就有现存的感染。因为,既往有感染过的患者通过抽血检测都可能测出阳性,且这种抗体的阳性在体内可长达1至2年时间。因此,有患者通过血液检测出阳性的患者,我们建议患者再做碳呼气试验,进一步确诊。建议有胃肠道肿瘤家族史、胃部不适、消瘦、贫血、腹痛、黑便等40岁以上的患者做胃镜检查,主要目的就是排查胃部早期的病变。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家庭。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记者: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患者会有哪些症状?

丁平: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呈逐年上升趋势。当患者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可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腹痛、口臭、腹胀、反酸等症状。当然,也有些人感染后,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所以,一旦感染了这种疾病,不用害怕,因为这种细菌并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病。但是,有消化性溃疡、有胃部手术史、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组织相关性淋巴瘤等四大类疾病的患者,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必须要做根除治疗。原则上,14周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做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但是,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了长期厌食、腹胀、呕吐、营养不良等消化道症状,才对其采用碳13呼气试验进行检测,确诊后,对症治疗。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现设在宿州市立医院新区儿童医院11层。

记者: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病的方法有哪些?

丁平: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锉、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等是最常见的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国家对抗生素控制不是很严格,滥用抗生素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因此,在一些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发地区,采用的是四联疗法,即选择质子泵抑制剂、果胶铋,另外再加两种抗生素。在抗生素的选择上,因人而异,避免使用患者以前常用的一些抗生素,如此,便能缩短患者疗程,达到很高的根除率。常规情况下,治疗疗程为10至14天。如果患者合并有胃溃疡、糜烂、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就要在急性期采取静脉给药的方法进行治疗。

记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被根除后,还会被感染吗?

丁平:原则上来说,根除后,感染的几率相对来说就非常低了。但是,如果患者的身体抵抗力非常差,或者经常在外与人共餐,还可能再次被感染。在这里,我想建议大家,在平时的饮食中,尽量减少在外与别人共餐;可以多吃些豆制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喝点淡淡的绿茶等都有助于减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几率。如果家庭成员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建议患者独立碗筷,分开用餐,及时治疗,以防传染给家庭其他成员。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春艳

■专家名片:

丁平,男,副主任医师,现任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2000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0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进修学习1年,荣获优秀进修生称号;2008年就读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得在职研究生学位;2013年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修学习ERCP及内镜下治疗。擅长消化内科常见及疑难疾病的诊治,常规胃镜、肠镜及十二指肠镜的检查操作及内镜下治疗。曾发表“含莫西沙星的补救方案对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分析”等论文。  

新闻推荐

西关街道倾心帮扶计生特扶家庭

本报讯日前,埇桥区西关街道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工作制度、落实精准扶助等措施,倾心做好计生特扶家庭帮扶工作。西关街道成立计生特扶家庭扶助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