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为困难群众解烦忧

拂晓报 2018-04-23 16:31 大字

本报讯  近段时间,宿州市律师界人士的朋友圈被一件事情刷屏了: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陈长星承办的一起法律援助案件荣登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律师来了 中国法援在行动》栏目。

这是一起交通肇事赔偿案件,在第一次判决生效,赔偿结束的2年后,因后续治疗费用问题,2011年,当事人再次起诉,踏上了漫长的诉讼之路。经多次庭审未能彻底解决,近乎绝望之际,2016年3月,当事人来到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陈长星接手后,大量翻阅案卷资料,走访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为被害人争取到了14万余元的赔偿,被害人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直夸“法律援助就是好!”

这是宿州市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法律援助纳入33项民生工程以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始终秉承“关注民生、扶贫助弱、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根本宗旨,认真履行法律援助职能,加快推进法律援助网络建设和队伍建设,积极落实法律援助便民措施,不断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成效凸显。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2日,全市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6128件,其中,刑事案件5131件,民事案件10780件,行政案件217件。

为切实提高法律援助服务水平和案件办理质量,2017年以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在案件指派上实行“点援制”和分类指派,激励办案人员的责任心,确保办案人员业务素质过硬。在民事援助案件中,全面实行“点援制”,由受援人在了解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专业特长和职业特点等基础上,挑选更为自己信得过的人员担任代理人。在刑事援助案件中,实行分类受理指派,对受理的重大、疑难案件,指派具有三年以上刑事辩护执业经历的律师承办;对一般案件根据案件类型,针对性地指派熟悉相关类型案件的律师承办。

为确保法律援助各项便民措施切实发挥作用,市司法局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抓手,积极完善法律援助维权网络,进一步健全以市法律援助中心为核心,以5个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为主体,以106个乡镇(街道)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支柱,以1278个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为基础的四级联动服务网络,真正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法援工作网络,方便城乡困难群体就近申请法律援助服务。同时,市、县(区)两级法律援助中心切实加强便民窗口规范化建设,多措并举,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推行 “三个主动”和“三个一样”服务,即:“主动询问、主动引导、主动帮助”和“受理、咨询一样热情;忙时、闲时一样耐心;来早、来晚一样受理”,着力塑造“热情服务、文明服务”的形象。

建立民生工程与脱贫攻坚工作衔接联动机制。2017年以来,为全面落实省、市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市司法局主动协调市扶贫办,以实施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为契机,积极建立民生工程与脱贫攻坚工作衔接联动机制,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扩大范围,将全市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全部纳入法律援助对象范围;开辟绿色通道,对于这类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一律免于经济状况审查,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并推行点援制。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2018年法律援助将作为33项民生工程继续实施,我们将围绕扶贫攻坚工作大局加大对贫困人口法律援助力度,对于涉及贫困人口的法律援助案件缩短受理审查时限,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马超介绍说。  (本报记者 付雪芹)

新闻推荐

埇桥区教体局组织民办学校年检工作

民办学校年检工作是对民办学校一年来全面工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为落实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加强对民办学校的规范管理,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近日,埇桥区教体局开展...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