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战线上的“尖兵”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愿做一名冲锋在前的尖兵。”面对中央纪委的表彰嘉奖,宿州市埇桥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帅如是说。
参加工作17年来,刘帅一直奋战在执纪审查、党风政风监督等一线。无论承担哪项工作,无论面对多少艰险,他都挺身在前,勇于亮剑,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期基层纪检干部的忠诚和担当。
2013年10月,埇桥区纪委接群众举报,反映埇桥区畜牧水产执法人员丁某违纪问题,区纪委决定由刘帅牵头成立调查组查办此案。
经初步摸排,刘帅发现这是一起性质极其恶劣的小官大腐案,办案的最大阻力是许多当事人担心打击报复,不敢作证。“只要肯下苦功,没有啃不动的骨头。”刘帅带领调查组的同志,连续奋战半个月,遍访埇桥区各菜市场、养殖场、屠宰场,终于掌握了关键性证据,查明了丁某强行收取“保护费”的事实,并掌握了新线索:丁某将万余斤收缴的病死猪肉出售给不法商贩,危害群众餐桌安全。
此案查处后,当地群众一片叫好。“像丁某这样的案件,我查处过很多,虽然都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但每查处一起,群众就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加一分。”刘帅说。“越是基层,越重人情。每一次查办案件,我感到最难的不是复杂的案情,也不是审查对象的狡诈,而是来自方方面面的说情。”刘帅感慨地说。面对这些,刘帅始终坚守底线。
多年来,因为办案坚持原则,执纪不徇私情,得罪了不少人。有人当面指责他是“冷血动物”,六亲不认,有人在背后进行侮辱谩骂,甚至有人在电话里恐吓威胁。但刘帅无怨无悔,他说:“为了维护党纪国法,没有抹不下的面子。”
2015年,刘帅办理的一起案件牵扯到他的一位老同学。一天晚上,这位老同学带着1万元现金来到刘帅家,把钱一撂,推门就走。刘帅一把拉住他,把钱塞回他的兜里,并且严肃批评,要求他端正态度,接受组织处理。这位老同学气得“哼”的一声,摔门而去。后来,刘帅让老同学的单位领导找他谈心,使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处理。
刘帅常跟身边的同事说:“我们在一线办案,经手的案件就是纪检人最鲜活的警示教材。慎独慎微,就是大修养。思想防线就从这儿筑起吧!”
“纪检监察干部是监督别人的人,更要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打铁先得自身硬。”这是刘帅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为适应新常态下的纪检工作,刘帅努力钻研纪检监察工作业务,苦练内功,提升本领,增强监督执纪的底气。为实践好“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刘帅主持起草了《埇桥区党员干部谈话提醒暂行办法》;针对部分基层纪检干部业务不熟、专业知识缺乏这一现状,刘帅向领导建言献策,加大对全区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力度,并有计划地抽调基层纪检干部参与执纪审查工作,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执纪能力和水平。几年来,他所包片的乡镇纪委执纪审查能力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监督执纪工作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然而,面对家人,这位“打铁人”却没了“底气”。母亲手术住院,是妻子病床前陪护;孩子发烧,是老人和妻子在医院照顾。参加工作以来,刘帅很少度过完整的周末,越是节假日,他的工作就越忙。每一次面对家人,他都怀有深深的愧疚,可是只要接到任务,他仍会义无反顾。“我是一名纪检人。我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刘帅说。令他欣慰的是,家人都十分理解他的这份职业情感,上小学的儿子还把他当成了偶像。
“能够亲身参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是我作为一名纪检人享受到的最高荣誉。今后,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更好地履行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在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中继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刘帅说。
记者 何雪峰
转载于《安徽日报》
新闻推荐
纪检战线上的“尖兵”——记宿州市埇桥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帅
记宿州市埇桥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帅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