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助推埇桥区现代农业换档升级
本报讯近年来,埇桥区加快农业科技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电商和智慧农业异军突起,有效助推了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积极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从区、乡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198名技术指导员,遴选了1980名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科技示范户积极开展农技包村联户工作。同时,遴选了396户有生产能力和技术需求、在当地扶贫办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包村联户服务对象,开展精准科技扶贫。农技包村联户工作始终位居全省前列。
组建农技推广联盟加速技术集成转化。集聚安农大、农科院等专家学者和农委、农机局、畜牧局三部门精干农技人员及农业新型主体等本土技术专家,以解决当地农业生产难题为核心,优化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整合项目资金、技术力量和装备,在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打造拥有自主产权、引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高标准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新型试验示范基地1500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新模式”的科研探索、观摩展示、推广应用,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经营性服务体系融合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埇桥区是省农委指定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经营性服务体系融合试点县(区)。该区本着自愿原则,遴选积极性高的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和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农技人员以及发展前景好的经营性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开展融合试点。采取派驻农技人员、创办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署办公、挂职服务、技术承包等形式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创建“专家组+融合主体+试验示范基地+服务对象”的推广服务模式,取得“1+1>2”的融合效应,实现农技推广零距离的目标。探索总结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发展模式。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深入推进。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建设“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技推广联盟。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打造若干个拥有自主产权、具有教学研推等公益性推广功能、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引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型试验示范基地。
农业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具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的乡镇比重达到100%,农业信息服务热线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建设初显成效,继续实施信息进村入户项目,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68个,建立益农信息社20家。全区已创建区级以上农业物联网示范户9个。
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大力培育农村电商产业,加快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快递业合作,形成“特色农产品+快递”营销模式,解决农村电商“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持续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参加电商学习,对贫困户开办网店及从事电子商务服务免费进行培训,推进电商进农村全覆盖,完善区、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民已从电子商务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智慧农业系统成为新型农民的好帮手。“云上智农APP”、中国农技推广APP等既能帮助农户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又能提供充分比价的市场行情的现代智慧农业系统已在埇桥大地遍地开花,已经成为新型农民的好帮手。小麦、玉米有了病虫害,手机拍照后一键上传,就可以立即得到专家的指点。生产上有什么疑问,一个帖子发出去,就会有专家为你解疑释惑。需要农机、植保等专业化服务,只要在APP上发布需求,就会有附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前来抢单……已成为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提供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成果速递和服务对接必不可少的得力帮手。智慧农业系统有力助推了埇桥农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引领更多新型农民搭乘“互联网+”快车发家致富。(本报记者余明明通讯员张同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1月,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9亿元,增长12.4%,单月收入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顺利实现首月“开门红”,为2018年财政收入良好开篇奠定基础。今年初,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