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举足千岭底 回首万壑深 书法家黄权印象记

拂晓报 2018-01-26 17:52 大字

黄权 书法

从小就认识黄权,因为他是我的同乡。黄权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书法的爱,那种对书法深入骨髓的挚爱。书法是他与天地万物深情独处的舞台,是他使自己内心自由辽阔、自由放飞的田园。在这触摸美丽而又宁静的书案边,他充满激情地倾听历史与时代的涛声,倾听自然的天籁之音,倾听自己与书圣先贤有滋有味的对话。

天地迢遥,日月跳丸。从少年、青年、中年,一路走来,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黄权始终不能忘记的是书法艺术。长年累月,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从不允许自己有丝毫怠惰,只要回到自己的斗室,就一头埋进书海,忘情地执笔挥洒、修炼。黄权当过兵,他曾是东海前哨大陈岛的一名守卫战士。黄权能写会画,在部队当文书,还代理过营部书记。这位16岁就被书法大师李百忍先生收授为徒的战士书法家踌躇满志,大海宽阔了他的胸怀与眼界,也坚定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垂天雍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黄权悟出了书法艺术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首先要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书法讲究形体美,其中包括结构、布局、线条、形态、气韵等等,在海岛特定的环境中,黄权对前人说的章法“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听松林涛声,看水天一色,他虽然是个普通的战士,那胸中的抱负,远大而又绮丽!

黄权是在农村长大的,他的家乡“安徽的北大门”——宿州市桃山集,很美也很有诗意。他的作品经常落款“桃花山人”。黄权就像桃山的一棵桃树,从桃山“移植”到东海前哨。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又从大陈岛回到了桃山,成为从事青年工作的乡团委书记。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白天忙工作,夜晚练书法,工作很踏实,生活很充实。从乡团委书记、区团委书记、到片区片长、乡镇干部等,他没有当过多大的官,但他的脉搏却和着农民的心声和改革的涛声一起跳动。对于黄权来说,“官运”不通“民运”通,不谙仕途谙艺术。在长期和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的思想境界不断升华,书法艺术也不断提升。

长期的苦修苦练,他的书法艺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字朴拙端庄,骨坚气清,傲岸挺拔,雄肆雅逸。如此之成功,首先赖于他巧妙地吸取诸体之神韵,创作上寓篆寓隶,寓行寓楷,甚至甲骨笔意也偶散其间。那变幻莫测、自由驰骋的佳作,看似随意,但却笔出有本;细究其源,可又笔笔有我,字字出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黄权开始在全国专业报刊发表自己的书法作品,并多次参加全国各种书法大展,也频频获得过许多奖项。跨入新世纪,他已成为当代颇具影响的实力派书法家,成为了宿州的文化名人。

“举足千岭底,回首万壑深。”最近,《书法导报》用几乎整版的篇幅发表了黄权的书法作品和他的创作感受,他在文章中说:“书法艺术能提高一个人的品位,能从中看出一个人品德和修养。书法技能在到了一定程度时,技法和技术相对不再重要了,而书法与其他艺术的融合与自己内心的所需则显得极为重要。因为,书法艺术的提高与品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人品高则书品高。”突然读懂了黄权。他的作品之所以有一种鲜活的时代感,是由于他善于向生活本身汲取营养,富饶的田野丰富了他对美的理解,也升华了他的人品与艺术品位。黄权一直以为“书法家”的称谓非同寻常,生怕自己的浅薄辱没了“家”的神圣,他依然不停地追求着。艺无止境啊!这或许是黄权兄永远的诱惑。(存良)

新闻推荐

市农委紧急部署持续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本报讯1月23日,市农委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农业部门高度重视防范应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努力减轻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冬季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