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最美宿州人” 争做时代楷模 文/ 周换峰 程思瑜 图/ 马峰 喻言 摄
1月18日晚,2017年度“最美宿州人”颁奖晚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隆重举行。李彦、卢湘君、孙浩等10人获评“最美宿州人”。此次“最美宿州人”及提名奖分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和孝老爱亲五个类别。他们来自不同行业,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最美”的内涵,并把这种“美”凝聚为向上、向善的力量,温暖着大家的心房。“最美宿州人”的出现,给人们树立了文明典范、精神榜样和行动指引,这正是“最美宿州人”以正能量推动道德提升、融入社会建设、引领时代进步的价值所在。本期《生活专刊》让我们走近几位最美宿州人,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的高尚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把我们的宿州建设的更美好。
李彦——不忘初心以禁毒宣传为己任
80年代初,16岁的李彦有幸成为一名乡村电影放映员。伴随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电视走进百姓家庭,电影市场逐渐滑坡,绝大部分电影放映员纷纷转行。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依然坚守在电影放映的第一线,至今在电影战线已36个年头了。
提起做禁毒宣传,那是在2000年初,身边的两个人,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一个是他的发小,另一个是他的表侄,由于好奇、幼稚和对毒品不了解,沾染上毒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从那时起,李彦就萌生了利用电影这个平台,宣传禁毒知识,让人们认清毒品的危害,让悲剧不再重演的想法。于是他添置、购买放映设备和禁毒宣传影片,开始学习禁毒知识,从此开启了17年的禁毒宣传征程。多年来,为了节省开支,夫妇俩以车为家,无论是酷暑寒冬,还是风霜雪雨,开水泡面、咸菜、凉馍就是一顿饭。他们以志愿者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开展禁毒、防艾知识的宣传,默默地奉献在江淮大地上。
17年来,禁毒宣传工具也由从16mm放映机换成了35mm放映机,发展到现在使用数字电影放映机,运输工具从自行车、摩托车换成了现在的小面包,他们为禁毒公益宣传投入一百余万元,坚持每周放映公益电影3—4场,足迹踏遍了全国17个省56个市、县,放映禁毒影片5000余场,发放禁毒宣传资料500余万份,受教育群众500多万人。
李彦辛勤的付出也获得了社会的肯定,2007年被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2009年被国家禁毒委评为“禁毒法宣传全国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首届省“江淮禁毒公益先锋”;2011年被评为省“江淮十佳”志愿服务优秀典型;2012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为“诚实守信、中国好人”;2013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和谐家庭,幸福榜样”;2013年被省文明办评为“道德模范”提名奖;2013年被国家禁毒委员会、中国禁毒基金会评为第三届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2015年被国家禁毒委员会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被宿州市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6月25日,对李彦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作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亲切接见,并在大会上作了“栉风沐雨十五载,无悔禁毒宣传路”的事迹报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李彦:行走乡村的义务禁毒宣传员》为题进行了专门报道。受到如此高的礼遇,是党和人民对他禁毒宣传工作的肯定,同时也鼓励着他在禁毒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卢湘君——无私奉献赡养保姆33年
在卢湘君家里,有这样一份浓浓的亲情:周玉玲老人是卢湘君夫妻视为亲娘并赡养33年的保姆。
周玉玲老人50年代曾在卢湘君父母家做过保姆,后因丈夫突然去世,家中的养子把房子卖掉,对周玉玲老人不闻不问。不久,养子因病去世,周玉玲老人无依无靠,生活陷入了窘境。卢湘君父母知道周玉玲的情况后,将老人接到家中居住,卢湘君和全家人一道照顾老人。
1984年底,卢湘君父母年事已高,无力照顾周玉玲,一个重大决定摆在了卢湘君面前,是让老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一个人生活,还是将老人带在自己身边继续照顾,经和爱人商量,卢湘君决定照顾老人后半生。
周玉玲老人被卢湘君接到家中照顾的那段时光,卢湘君工作任务繁重,家中尚有年幼的孩子,年迈的公公也需要照顾,生活压力大,但卢湘君依然坚持下来。
33年来,每天不管再晚,她都要和老人聊上一阵,把一天的见闻说上一说,有时间的话,也定会拉着老人散步。老人已经91岁了,卢湘君依然天天为她做饭、洗衣、洗脚等。
卢湘君是一位普通的检察官,虽然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她一直认为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社会才能和谐安宁,人民才能幸福安康。爱人叶兆富从军多年,后转业到法院工作,也是一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十分支持卢湘君的善举,也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对待周玉玲老人。卢湘君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老人一次得急性肠胃炎,爱人叶兆富细心照顾的情形。当时,卢湘君出差在外,爱人看到老人痛苦的样子,十分着急,顾不得喊人,硬是背着老人从三楼跑到马路边打的到医院,因为治疗及时,经过他的细心护理,老人很快康复出院。
卢湘君的儿子从小受父母影响,也把周玉玲老人当亲奶奶一样孝敬。他懂事孝顺,平时端茶倒水,照顾老人无微不至。即便工作后,仍不忘隔三差五打电话问问奶奶的身体情况,还特地给奶奶买来电子产品。每次回家的时候行李箱里全是给奶奶买的礼物。偶尔,他还会把奶奶接到身边照顾,和奶奶共同过一段时间,老人幸福得合不拢嘴。卢湘君单位的同事都很佩服她的善举。
33年无微不至的照顾,33年不计回报的付出,卢湘君把守信践诺融入服侍周玉玲老人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正因如此,周玉玲老人才得以安度幸福的晚年。
孙浩——忘我耕耘积极援疆支教
1980年出生的孙浩,从教17年来,埋头潜心学习,努力争创佳绩,倾心服务学生。17年,对于一名教师的职业生涯来说很短暂,然而就在这看似短暂的时光里,他却取得了一系列的佳绩。他先后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经过层层选拔被评选为安徽省“教坛新星”,被聘为“埇桥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讲教师”。但他并没有因此自满,继续汲取国内一线知名教师的教学精华,又到安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亲耳聆听教育专家的讲座。2011年他参加第十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荣获一等奖。
2012年,孙浩主动报名参加援疆支教工作。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吃苦和奉献。带着家乡父老的殷切希望与嘱托,满怀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和热忱,孙浩跟随省援疆支教队,来到祖国西部边陲——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开始了他永生难忘的援疆支教生涯。来到南疆之后,孙浩才真切感受到生活的艰苦。可是,他全然不顾,在这里他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与不懈坚持,努力实践着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使当地的小学老师尽快熟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孙浩精心准备,邀请他们听课,然后手把手地教他们制作课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了师徒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反思一节课活动,在实践对比中让当地老师得到历练,慢慢体会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的内涵。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帮扶的一名当地老师荣获皮山县第一届“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有效地促进了老师的专业成长,孙浩也获得“特殊贡献奖”。
在援疆工作中,孙浩尊重学生和学生家长,用谦和优质的教学态度,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爱戴。他先后被评为皮山县“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获得“和田地区优秀援疆干部”、“新疆自治区优秀支教教师”、“安徽省优秀援疆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日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的第三届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中,埇桥区老年大学葫芦丝班一举获得了葫芦丝金奖、巴乌金奖和双人葫芦丝吹奏金奖三项殊荣。这也是宿州市老年艺术团赴香港比赛首例获得金奖...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