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路上党旗红 埇桥区***系列报道之五

拂晓报 2017-12-18 16:55 大字

新建水泥道路6000米,安装路灯320盏,建设800平方米的群众活动中心,村集体收入超15万元,全村234户贫困户已经脱贫出列190户……过去三年,埇桥区支河乡团结村发生了一场“蝶变”,而这变化的启动者就是埇桥区卫计委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陈振。

2014年11月,埇桥区卫计委干部陈振下派到支河乡团结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在走访中得知,72岁的徐道平老人因患感冒前往村卫生室治疗时,由于雨后路滑,导致电动三轮车侧翻,造成老人大腿骨折。经过陈振的努力,两条4米宽、600米长的水泥路,不到3个月就从该村刘桥组通到了村卫生室和幼儿园。

埇桥区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锤炼干部、转变作风的主战场,先后选派705名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向全区325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配备650名村级扶贫专干,选配2029名自然村扶贫小组长,并严格遵守“5天4夜”工作制,坚持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撤队伍。

团结村曾以“不团结”而出名,是埇桥区重点整治的软弱涣散村,各项工作都曾经在全乡“垫底”,成为乡党委最不放心、最头疼的地方。为了整治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陈振带领村“两委”坚持集中学习制度、周工作例会制度等,重拾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

刚驻村时,陈振时常被误解,有的贫困户直接跑来要东西,说他是来“镀金”“搞形式主义”。陈振不辩解,埋下头苦干实干。村民赵振山家里有智障妻子和精神不正常的女儿,三间泥瓦房,一张破板床,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为了让赵振山摆脱困境,陈振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为他捐款捐物的同时,积极利用危房改造项目,帮他建起了80多平方米的新房,又帮他妻子和女儿解决了户口问题,办理了残疾证和低保,享受计生奖扶政策,申请了小额贷款和产业到户带资入股分红项目,联系村办企业进厂务工,使其每月有1200元工资收入。截至目前,团结村党员干部创办、领办家庭农场7家,专业合作社12家,帮助近百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地就业,并带动周边务工群众300多人,成为全乡的就业扶贫基地。

目前,埇桥区共建立30个扶贫工作站,有196名工作人员专职从事扶贫工作,向74个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实现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全区广大扶贫干部用热情与真诚践行驻村诺言,用拼搏与奉献推动脱贫攻坚,被群众誉为“党派来的好干部”“脱贫致富的领路人”。郑杰闫瑜

新闻推荐

宿州铁塔3年完成铁塔基站建设项目5000个 建设规模居全省第二位

本报讯12月13日,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宿州市分公司举行媒体见面会,庆祝成立三周年。三年来,宿州铁塔积极推进全市通信铁塔基站布局专项规划,持续加大网络建设投入,累计投资4亿余元,完成铁塔基站建设项...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