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力“兜住”贫困“锅底人群” 埇桥区***系列报道之一

拂晓报 2017-12-14 16:38 大字

门前3.5米宽的水泥路宽敞明亮;路边小竹园里的竹子傲霜挺立;院内新翻修的三间瓦房整洁明亮;小院东侧菜园内蒜苗、菠菜等蔬菜生机焕发……57岁的埇桥区支河乡团结村重度残疾人武云峰半卧在地上的海绵垫上,脸色红润。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几个月前,武云峰刚刚从死神那里夺回来一条命。今年5月19日晚,多年患病卧床的武云峰又突发心脏病,急性肾功能衰竭,被送进了第一人民医院。“当时眼看就不行了,脸色苍白,呼吸困难,不省人事。”武云峰的丈夫刘贤礼说,通过健康扶贫绿色通道,没让自己花一分钱,就送进了重症监护室。更让刘贤礼想不到的是,妻子在重症监护室住了12天,后来又住院16天康复治疗,前前后后一共住了28天院,花费6.8万多元,自己只掏了584元,报销比例达到99.15%。“要是过去,砸锅卖铁,咱也看不起这么大病,都是托了共产党的福。”刘贤礼说。

埇桥区将健康扶贫作为***的关键,截止到10月31日,共结算扶贫人口55.1698万人次,总费用3.29亿元,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减少52.47%,户数减少50.07%。

“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多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这是埇桥区过去不少农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真实写照。刘贤礼20多年前也曾有过一段“小康生活”,小两口种了10亩多地,早茬小麦,晚茬瓜菜,又养了几头猪。刘贤礼还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建房子、打家具样样出彩,是让人羡慕的“万元户”。正当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时,不料妻子生产不但孩子没有保住,妻子从此也卧床不起。不但看病花光了多年积蓄,还欠下6万多元外债,生活陷入极度贫困。

埇桥区有190万人口,农业人口140万,是省级贫困县区,2017年因病致贫33692人、16205户,其中重度残疾26202人,贫困人口基数庞大,因病致贫的“最短板”如何补齐?埇桥区不断调整完善新农合大病救助制度,将***对象数据全部纳入新农合信息系统。在巩固22种重大疾病保障的同时,又将肝癌等12种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目前,全区通过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政府兜底,已核准758例,贫困人口大病救助比例达到100%。

“大病出了院,小病还不断”。武云峰还长期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多种慢性病,在她的病床上、饭桌旁到处都有速效救心丸、硝苯地平等慢性病用药。“要是过去,别说大病住院,就是这些慢性病常年用药也要花5000元左右。”武云峰说,现在我们村的贫困户在村卫生室看病基本上都不要花钱,并且还有签约医生,每10天他们就登门量血压、看病情,身体一有不适,打个电话医生就登门服务。目前,埇桥区37家乡镇卫生院及区县医院签约医生1200多人,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100%。郑杰闫瑜

新闻推荐

埇桥区水利兴修掀高潮

12月7日,大型机械正在埇桥区西二铺乡整修三八沟。今年以来,埇桥区已投资1.33亿元用于水利建设,完成土方718.11万方,仅清淤疏浚农村重点河沟就达60条115.82公里。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全区改善除涝面积55....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