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40余万人

拂晓报 2017-10-11 18:11 大字

本报讯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和供应体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宿州市累计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5.4万套,公共租赁住房4.8万套,发放租赁补贴2.2万户,40余万人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在规划选址方面,宿州市按照适度集中建设和分散配建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安置房的建设位置,一般选择在区位较好、交通便捷、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进行建设。例如在靠近宿城一中、三角洲公园和汴河绿化带等环境优越区域,现已建成银河三路磬云安置区、一中安置区、银通苑一区安置区、银通苑三区安置区、唐河西路安置区等一批保障性安居工程。

在设计标准方面,市政府提出了安置房建设“参照商品房并不低于商品房设计标准”的要求,并指出项目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指标要优于商品房,公共服务设施要兼顾无障碍设计,室外绿化、景观、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配套附属设施均应符合相关要求。

在工程质量方面,施工程序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选择实力强、信誉高、业绩好的施工企业参与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严格质量管理,并邀请安置户参与工程质量监督,严把过程质量关;竣工验收严格执行工程验收标准,全面实施和严格执行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和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等单位联合验收制度,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宿州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有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提高城市形象、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公租房建设,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居者有其屋”;通过棚户区改造,棚户区居民实现“居者优其屋”。(陈杰本报记者朱刚)

新闻推荐

市“新理论·新成就”主题宣讲走进高新区

本报讯9月27日下午,全市“新理论·新成就”主题宣讲走进高新区,邀请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孝文作《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宿州》的形势政策报告。高新区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各分...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