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州动物园关停24年马戏引发讨论 “一棒打死”马戏会不会也是一种残忍?

成都商报 2017-09-21 01:57 大字

9月初,广州动物园“动物行为展示馆”,即将告别的马戏表演

2008年,马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一度以为“黄金时代”到了,但“谁能想到局势变得这么快”

都是和动物打交道,但马戏表演者与动物园却有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自己驯养动物没有什么不妥,“那是我们指着吃饭的家伙,我们甚至照顾得比动物园更用心。”

然而,在后者看来,“驯”本身就是落后的,它包含了按照人的思维进行改造的意思。

正是因为这种理念上的分歧,他们的“分手”就成了必然。

9月7日,广州动物园“动物行为展示馆”,马戏团经理黄迎志没想到,在这里24年,已经续签过5次合同,到最后竟会被要求离开。

8月30日,广州动物园发布公告,称该场馆租约8月31日到期,未来动物园将收回场馆用于动物科普用途,不再进行动物表演活动。然而黄迎志却并不认可这种做法,仍旧进行表演,又拖了一个星期。

近年来,关于动物表演的争议一直不绝,还原动物生存环境的呼声更是此起彼伏。

2013年,住建部发布《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要求各地动物园“杜绝各类动物表演”。此后包括南京、上海等多家动物园在合同到期后均选择对相关表演团体进行清退。

广州动物园方面称,这种“分手”,本质上是两种理念的冲突。

技艺

自辩“并非虐待,而是管教”

“现在哪有人真打啊,那都是自己指着吃饭的家伙”

9月7日,在动物展示馆外墙上,马戏两个大字下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刷成鲜艳的红色。

2008年,马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迎志一度以为属于马戏的“黄金时代”到了。这些年他一直在翻新着场馆,顶棚、地面都是去年刚换的。“谁能想到局势变得这么快。”

动物保护组织“拯救表演动物项目”拍摄的一段纪录片显示,在训练狗熊双腿站立行走时,狗熊被铁链拴住脖子,铁链的上端被拴在高处,放下来的长度刚好够狗熊后腿着地……而在台前,表演的动物被冠以“聪明”、“通人性”、“可爱”。

正是这种对比让大家逐渐意识到,伴随着马戏表演的,一定有“虐待行为”。

然而,黄迎志却纠正道,这不是虐待,是“管教”,“现在哪有人真打啊,那都是自己指着吃饭的家伙。”黄迎志说。他不认为自己是在利用动物,在他看来,驯兽员和动物是有感情的。

在黄迎志的团里,表演时演员都不带鞭子或棍子上场,动物也不拴链子,在黄迎志看来,这是足够“文明”的标志。被问得急了,他就拍着桌子跳起来反驳,“这就和体操一样,练这一行哪有不吃点苦的。自家小孩不听话还要踹两脚,何况动物。”

安徽宿州蒿沟乡一位普通的马戏表演艺人赵贺也这么认为,“动物通过劳动而获得食物,有什么不合理的呢。”

非遗

从南宋走来的“马戏之乡”

宿州马戏起源于南宋末年,蒿沟乡仍分布着四大马戏家族

坐在房间里,61岁的宿州埇桥马戏协会的秘书长张永恒反复讲到一句话,“不要苛求马戏艺人。不要忘记,宿州马戏本来就是一帮农民搞起来的。”

之前当地申报“马戏之乡”还有“非遗”,就是他组织的材料。他介绍说,宿州马戏起源于南宋末年,当时战火不断,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被迫走上卖艺为生的道路。最初的马戏就是人在马背上表演杂技,一直到清朝末年,人都是马戏表演的主力。

现在的蒿沟乡,还分布着“赵、孙、李、尹”四大马戏家族。村子里,记者正好看到,一户人家正在训练“猴子骑羊”,羊被拴在一根柱子上做绕桩,而猴子则被一根铁链拴在羊脖子上,据说是为了训练猴子和山羊的亲密度。一旦猴子想要离开羊背,就会遭到挥舞着棒子的驯兽人的恐吓,而如果能长时间坐稳在羊背上,则会被奖励休息一会儿。

最终,动物据此形成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在表演时山羊绕着场地走,猴子则在羊背上做出倒立、翻身、跳跃等各种动作,“这就算成了。”只是,这种训练往往要持续数月之久。

行情

夏天向北,冬天往南

“马戏之乡”唯一的表演场所转型 流动演出者期待旺季

对于动物保护组织的一些说法,赵贺显得不屑一顾,“还有说什么我们把老虎杀了,取虎骨做成虎骨酒的,你问问他们看谁杀了,我不信他不怕坐牢。”他说,现在几乎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电子芯片,动物死亡,是相当严重的事件,需要层层上报,如果发现饲养有问题,还会追究饲养者的责任。

即使顶着“中国马戏之乡”的名头,在安徽宿州,马戏的日子也并没有好过多少。本地唯一的马戏表演场所“百虎园”已经转型做了动物园,马戏馆大门紧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只有重大节日或活动,才会搞马戏表演。

在向记者谈及马戏外出表演时,赵贺不断抱怨去外地演出的手续之繁琐。

马戏行业这两年的竞争愈发激烈,不少马戏团长都表示,现在出去表演,一半以上都是商演,这种在楼盘开盘或是商场开业搞的演出,不向观众收门票,就图个人气。相应的,马戏团也只能拿到为数不多的固定报酬。

十一是旅游的旺季,也是马戏的“黄金周”,赵贺家大多数动物已经转移到演出的地点,过两天他和妻子也要出发。作为流动马戏大棚的演出者,他们严格遵循过去留下来的习俗,夏天向北,冬天往南,“不然太冷太热,动物要生病的,”他还自嘲了一句,“这世界上哪有好挣的钱呢?”

重新认识

并非封杀马戏

而是理念冲突

巡回演出太苦,而拥有一座固定的马戏馆又太奢侈,赵贺一度很羡慕像黄迎志那样和公立动物园合作的表演者,没想到这条路,也被堵上了。

住建部2010年和2012年两次出台禁止动物表演的文件,动物园协会副秘书长于泽英都有参与。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不是动物园行业要“封杀”马戏,实在是在对待动物的理念上有太大的冲突。

她坦言,之前动物园受限于认识水平,存在某种意义的“原罪”,“比如最早的动物园就是把动物从野外抓回城市让人们观赏,为了满足人们对动物的好奇而完全不管动物死活。”但她也同时强调,动物园行业走到今天,也是不断自我否定,“向死而生”之后的结果。

于泽英说,“当下的动物园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动物保护、动物科研的单位。”

广州动物园办公室主任林杏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收回的场馆未来将用作动物科普,未来展示更侧重展现动物的天性,比如猴子上树、老虎吃肉。

期待解答

马戏协会倡议减少表演

但“不应该一棒子打死”

李正丙是马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某种意义上,他是全国马戏艺人的代表,他上过中央电视台、出过国、编排过无数表演动作……

在他扬名立万的年代,他因能够同时驯8头老虎,能让狗熊骑摩托车、走钢丝而成名。深圳野生动物园当年还搞过百兽大巡游……

然而,那个时代也已经过去了。

最近,宿州埇桥马戏协会发出倡议,建议减少竞技类的表演项目,比如走钢丝、钻火圈等表演。

张永恒说,应当感谢动物保护组织,他们的出现,倒逼着马戏开始改革。但他同时强调,对于马戏不应该一棒子打死,“不然,光我们协会下面注册的马戏团就有193家,各类动物近3万只,谁来养活?”

9月8日,广州动物园,通往动物行为展示馆的路被彻底封死。

但对于马戏的未来,他仍然充满信心,他说,马戏本质上是反映人与动物亲密关系的一门艺术,这种关系存在,马戏就会存在。

不过,也是有人泼凉水,在动物园工作的高级畜牧师黄志宏博士说,人们应该改变像看待宠物一样去看待动物。“野生动物会有领地、界限的意识,这也是动物园为什么不断强调禁止投喂食物、禁止使用闪光灯的原因。”

“如果你爱它,请和它们保持距离。”黄志宏最后这样说道。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董冀宁 发自广东广州、安徽宿州

新闻推荐

漫天飞虫惹人恼 专家:对人体无害不必恐慌

本报讯近一段时期,宿城随处可见成群的白色絮状小飞虫,经常会粘在头发和衣服上,一不小心还入口入眼,让人十分烦恼。市农委植保站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小飞虫叫烟粉虱,俗称小白蛾,是近年来宿州市常发生的一种...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