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想起童年斗蟋蟀 □董步湘

拂晓报 2017-09-20 18:30 大字

秋天是斗蟋蟀的好时节,一进入初秋,我就油然想起孩提时代与村里小伙伴逮蟋蟀斗蟋蟀的趣事。那时,每天中午,我就约三五成群的小玩童,带上玻璃瓶子和小铲子到草丛里或碎砖瓦处,逮蟋蟀。带回家挑出体大须长的装进事先用秫秸篾子编织的小巧精致的笼子里,放些青椒、菜叶挂在火辣的太阳下,它们吃过辣椒又经太阳曝晒,都振翅吱、吱、吱地叫起来。过几天它们适应了环境,情绪稳定下来,就放在箩面筐里,让它们试斗。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选出胜者与本村的蟋蟀王子格斗,直到成为冠军,再带它们到外村去斗。斗架时蟋蟀有时畏缩怯生,就用头发制的刷子撩它的后腿,为它撑腰壮胆。为此,我的蟋蟀斗败附近几个村庄无敌手,立于不败之地。有人提出要给100块钱买我的。我说你给我头老犍牛,我也不跟你换。

我们梅屯有位老学究,他知识渊博,通今博古,对听蟋蟀鸣叫,观斗蟋蟀,也是行家里手。他还如数家珍地介绍说:砖瓦碎片缝隙里的蟋蟀比草丛中的优良,褐色的比黄色的好,赤色者为上乘之品。他还兴致勃勃地对我说,听蟋蟀鸣叫观斗蟋蟀在唐代宫廷和民间就开始流行起来。还绘声绘色地说唐朝皇帝李世民和贵妃娘娘听蟋蟀鸣叫,观斗蟋蟀,用来治疗失眠的故事。然后他话题一转又惋惜地说:可是到了南宋,宰相贾似道却把斗蟋蟀这一民俗和娱乐变成赌博的工具,他编纂一部我国前所未有的《促织经》,朝廷戏称他是蟋蟀宰相,民间称他是“蟋蟀痞子”。

到明清时代,斗蟋蟀从皇宫到民间更加流行,许多太监都成为斗蟋蟀的高手,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斗蟋蟀的习俗还风靡一时,直到农村实行合作化,人们都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一习俗才销声匿迹了。

几年前,我儿飚子为方便我在宿州探亲访友,给我在千亩园购置一套17层住房。以前我来去匆匆,没有留意,今年初秋我来到宿州的住房,每天早晨和傍晚都听到蟋蟀有节律地鸣叫声,我悄手悄脚地把两只蟋蟀捧在掌上,又轻轻地把它们放在地上,还放些饼干、菜叶、青红辣椒,让它们消停享用。我是一个好奇的人,反复思考:它们是怎么爬到17层楼的,又是怎么拱进封闭严实的房间里的?

新闻推荐

创优良环境 提服务质量 市政务服务中心国地税窗口深度合作促经济增长

今年以来,市政务服务中心国税局和地税局窗口认真贯彻“放管服”改革精神,以《国地税合作规范》3.0版本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完善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拓展办税服务合作深度和广度,共同打造...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