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发扬光大齐白石篆刻艺术 □张震川

拂晓报 2017-09-01 16:56 大字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齐白石篆刻)天涯亭过客(齐白石篆刻)

95岁高龄的绘画篆刻家张震川先生,1948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潘天寿等大师,是上海美专硕果仅存的宿州籍老艺术家。张震川先生潜心研究绘画篆刻艺术数十年,特别对齐白石篆刻艺术有深刻的研究和理解,现把他近日撰写的关于齐派篆刻艺术的文章刊发,以飨读者。

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是誉满全球的,然而他的篆刻艺术绝不亚于绘画,在中国篆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白石老人幼时做过十几年的牧童,19岁学习木匠活,做过八年的雕花木工。26岁随民间艺人萧乡陔学画肖像,从此以卖画为生。27岁师从胡沁园学画,从陈少藩学诗词步入文艺生涯。因有木工雕花技艺练就良好的腕力,偶尔也刻过印章乃游戏之作,并不深入。32岁时见到了丁敬、黄易的印谱,治印兴趣大增,在友人黎松庵的指导下,对浙派篆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批印石刻了磨,磨了刻,致使满屋到处都是石浆,无法走路。由于刻苦研练,印技逐渐成熟。他学到了丁敬的古拗峭折,黄易的醇厚渊雅,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除卖画外,开始卖印,一直走着浙派篆刻的路子。

42岁时,他看到了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印谱》,喜出望外。始于他爱创新的个性,由浙派刻法改学赵之谦老实为正、疏密自然的风格,尤其是赵之谦试用的单刀直切法对其后来的自创体貌有很大影响。白石老人45岁至54岁之间五出五归,先后到过西安、北京、桂林、广州各地卖画、卖印,结果印比画还受欢迎。55岁定居北京,多以卖印为主要收入。

白石老人60岁时,陈师曾把他的画带到日本展出,全部以高价卖出。于是在国内名声大振,画的声势逐渐超过了篆刻。在绘画上他有过“衰年变法”,在篆刻上也同样有“衰年变法”。60岁开始摆脱摹仿自行创造,在篆法上吸取“祀三公山碑”,笔意取汉隶碑的篆法行笔,结体促上舒下,在原已具赵之谦的聚散章法,形成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气势,结合使用《天发神谶碑》的刀法融为一体。近70岁时,又取秦权量铭文章法舒展气势纵横的意趣移入印面,构成气雄力厚、痛快淋漓、大刀阔斧、直往直来、挥刀似有风声的齐派篆刻风格。

白石老人在篆刻前,是经过详细设计印稿,反复修改,写到石面上还要用小镜子审视确定后,才揍刀。刻印握刀有三种形式,一如握钢笔状,二如握毛笔状,三满把握刀下刻,白石老采用握钢笔的姿势。自古以来,都说刻印共有十三种刀法,多为故弄玄虚。归纳起来,可分为冲刀、切刀两大类。白石老人刻印,多用冲刀,只是在修整时,偶而用一下切刀。他刻小印,石章拿在左手中,刻大印,石章则落在桌案上,执刀手法是:用大拇指、食指、中指紧捏住刀柄,中指位置在下,无名指和小指抵在印石的右侧,刻时从怀内向怀外推刀冲去,沉着有力。先刻竖笔,跟写字时的用笔方向相反,即从竖下部往上刻,一次把竖笔刻完,再刻横笔。这时,把印石逆时针方向向右旋转90度,横笔便如同原先竖笔的位置,仍冲刀前刻,也就是从横收尾处向起头处刻,刻时刀尖微向右偏斜三四十度,行刀时不挡眼睛便于观察。行刀后,白文印刀痕在印面上看,竖笔是右边光,左边毛。盖印后便是左边光,右边毛。横笔则是下边光,上边毛。刻朱文印,留下的石道作为笔画,就要从笔画的两边刻两次,仍然是刀头微向右偏斜,向怀外冲刀,刻出的朱文盖在纸上,便呈现竖笔左毛右光,横笔下毛上光的效果。这种刻法冲刀向前推进,线条由细到粗,起刀时轻,收刀时重,使印盖在纸上便是竖笔上重下轻,横笔起笔重,收笔轻,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印章刻完后,先用刀杆敲击印边和四角,使之苍劲自然。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对个别不满意的地方略加修整,但修饰不能过多,否则,失去神韵。他刻的边款也有其强悍凌厉、古拙紧结的风格,甚有似六朝造像者。

余今年95岁,学习齐派篆刻技艺凡数十年,对齐白石老人的篆刻艺术有所体会,整理短文,希望能对齐白石篆刻艺术的发扬光大,发挥一些作用。

新闻推荐

宿州市全面完成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年度建设任务

(上接第1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水利部门科学规划,强化整合。根据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年规划,编制2017年度实施方案,并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为平台,全面整合支农涉水项目。严格程序,强化管理。对...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