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老营 □齐飞

蚌埠日报 2021-01-18 08:03 大字

淮河地处长江黄河之间,是承上启下的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整个淮河流域,尤为关键的是淮河中游水域。早在汉朝末年、三国鼎立时期,地处其中的蚌埠就理所当然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197年,袁术称帝,背叛汉朝,在寿县建立了仲氏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命孙策和吕布攻打袁术,自己也亲率大军展开对袁术的攻势,在淮河两岸和袁术部攻防互怼。当年,曹操的军队就驻扎在今天淮河北岸的曹老集镇。这是过了1300多年以后,明朝嘉庆年间编撰的《宿州志》上的记载:“曹老营距灵璧县西南一百三十五里,三国曹操屯兵于此。”明人何以有此结论,想必是有更早的旁证资料的,只是我们目前已经无法看到了。清朝的地方志也沿用了这一观点,比如《怀远县志》、《凤阳府志》都认为:“曹老集是曹操的驻兵之处”。

因曹操驻军而得名的曹家营,又因曹操与孙权在江淮地区先后六次的争霸之战而再次升级为“曹家老营”。因为战略地位的重要,原曹家营的驻军逐渐增多,营地也扩大到了六个,现存的南郢村、北郢村就是其中的两个大营。随着新营地的启用,曹家营便成了“曹家老营”,而后又简称为“曹老营”。直到清朝中叶,随着人口增多、经济繁荣,“曹老营”的战争功能早已褪去,以集市贸易作为地名定位的“曹老集”也就呼之而出了。

曹老集是清朝中叶以后的称谓,至今只有300年左右的历史。南郢、北郢从使用的文字上来看,就显得比较古老。郢,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囯都寿春的名字,楚被秦灭之后,楚人不忘故国、有恋土情结,纷纷将自己居住的或迁址的村落改称为“郢”,这就是楚地多“郢”的原因。由此而论,曹老集的南郢、北郢就不能附会为曹家老营的南营、北营。更何况曹老集还有叫常郢、王郢、陈郢的村庄,这些“郢”显然不能和曹家老营相互印证。今天,人们为什么把南郢、北郢和曹操驻军关联在一起呢?原因当然是曹操驻军“外溢效应”的作用,有了驻军,自然就会有营地,顺理成章。民间传说的六大营地,除南营、北营以外,试问,其它四个营地应该叫什么名字呢?

曹操驻军曹老集仅见上述《宿州志》的文字表述,就目前而言,还没有一件出土文物,能够直接证明曹老集和曹操驻军的因果关系。但是,曹操亲率大军征讨袁术确定是史实;袁术不敌曹操,退守淮河南岸,用淮河作为天然屏障和曹军对抗,也是史实;其发生地大致就在江淮一带也是史实。有历史事件,就有历史发生地的痕迹踪影。从地理位置来看,袁术在淮河以南,曹操驻军淮河北岸的曹老集,和袁术作对峙状,就十分有可能。

2008年11月,蚌埠市博物馆文物普查人员在曹老集镇沿北淝河一带发现大片汉代聚落遗址,采集到大量的汉代陶器、砖瓦碎片,主要分布区域约100多万平方米。这在淮河中游发现大面积的汉代聚落遗址尚属首次。2011年,考古人员又在曹老集镇曹郢村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曹魏时期的陶井。陶井内的出土文物都是曹魏时期的典型器物,说明这口井只是在曹魏时期使用过。以上考古信息可以证明,这里曾经居住过很多人,是不是军人?有待深究。依我看是很有可能的,古代除了驻军,如此大的生活区应该是不多见的;另一方面陶井的弃而不用,似乎和驻军转移有关,若是民用井,突然停用是不合情理的。民间也有传说,曹操在曹老集挖了72眼井,这口陶井是否是其中之一呢?尚待考古工作者做进一步考证,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在蚌埠,曹操除了在淮河北岸有驻军之外,在淮河南岸的双龙山也有驻军。双龙山因山有南北两峰,如双龙行雨一样,当地人叫它为双龙山。后来,曹操在此屯兵,人们为了纪念他,改叫今天的曹山。当然,曹山的传说远不止这些。因魏王曹操而得名曹山,应该更有故事有待发掘,把蚌埠的“三国”故事讲好,在曹操身上可以“深耕细作”。

新闻推荐

王志伟张春雨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本报讯近日,司法部下发《关于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模范人民调解员的决定》,埇桥区桃沟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王志伟...

灵璧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灵璧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