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了不忘众乡亲 共同富裕奔小康
本报记者 罗静
“创业成就梦想,奋斗致富奔小康。”在2020年9月份安徽好人评选中,淮南市大通区运泽双孢菇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献珍获评2020年9月份“安徽好人”。
淮南农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境内,是标准的城郊型农场。1991年,“垦二代”王献珍承种20亩农田成为一名农场职工。2006年,淮南农场根据自身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鼓励职工种蔬菜、栽葡萄、种蘑菇等特色产业。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献珍得知种植双孢菇前景光明。说干就干,王献珍拟定了成立双孢菇合作社从事规模化生产的规划和方案,农场党委经过市场调查,决定支持王献珍发展双孢菇,并带着她和一帮“敢吃螃蟹”的职工前往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回来后就落实土地并一次性投资50多万元解决了蘑菇基地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她四处筹钱,带头自建了4栋全砖结构大棚,吃住在菇棚,边钻研边观察,很快掌握了蘑菇生产中的技术要领,合作社有声有色地办起来了。
辛苦了一年,蘑菇即将上市,却无一位客户上门。眼看着一棚一棚鲜嫩欲滴的蘑菇走不出大棚、进不了市场,又无冷藏库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蘑菇整筐整筐地被倒掉。
王献珍接受了失败,但她没有认输。王献珍带着伙伴们到全国各地蘑菇市场考察,发现蘑菇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特别紧俏,甚至缺货。原来小小的蘑菇不是没有人要,而是没找到对路的目标市场。她和伙伴们在各大市场与经销商反复细致地洽谈交流,摸清了蘑菇的产品标准、各大市场的需求、市场交易的规律,为淮南蘑菇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
之后,王献珍投资110多万元率先在新基地上新建14栋全砖结构大棚和一条蘑菇仓储、烘干、罐头加工生产线。她除了以合作社为平台带领74名农场职工共同打拼外,还招用上窑镇张郢村等周边200多名农村劳动力,掀起了种植食用菌的热潮。
王献珍的合作社目前生产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年处理秸秆5000吨,干牛粪5000吨,运用蘑菇生产后的废料生产有机肥2万余吨,年产双孢菇400多万公斤,年产值4100多万元,纯利润达400多万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人独富不算富,共同富裕才能奔小康。
王献珍每天抽出时间,走进周边农村的300多个大棚,向200多名种植户作技术指导,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统一收购蘑菇,不让村民们承担风险。
几年来,王献珍正是通过这种“合作社+协会+农户的模式”让产业链上数以百计的周边小规模种植户走上了创业致富和就业务工之路。
多年来王献珍坚持举办脱贫培训班,培训贫困户近400人次,定点帮扶孔店乡欢灯村、安塘村的贫困户,每年重要节日王献珍还给贫困户送去日常生活用品及慰问金。王献珍说,基地缺劳务人员时,我们就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到基地务工,让他们实现足不出户居家灵活就业,每人每天能赚劳务费。在贫困县灵璧新建大棚10个,带动16户当地贫困户脱贫,其中建档立卡10户妇女顺利脱贫。
2017年2月11日《人民日报》、2019年4月26日中央电视台7套专题报道了合作社带领菇农共同致富的事迹。
今年疫情期间,王献珍在为基地菇农把好“安全门”“安心门“和“健康门”的同时,她个人向周边防疫部门和值守卡点累计捐赠双孢菇600余篮及方便面等生活物资,总价值3万余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献珍也成了家喻户晓、远近闻名的大名人,各种荣誉也接踵而来。先后获得2015农垦十佳种植先进个人、2016年中组部农业部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2017年安徽省五一巾帼标兵、2017年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候选人、2018年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省食用菌行业扶贫先进个人、2019年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等荣誉、她的家庭被评为安徽省最美家庭。
新闻推荐
近日,安徽省级预选赛经典诵读作品获奖名单公布,灵璧师范学校报送的诵读作品《可爱的中国》获得中学生组一等奖,李荣红老师的...
灵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