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灵璧新貌一角。
一桥飞架南北。
灵璧农业博览园。
灵璧县奇石文化园。
灵璧县虞姬文化园一角。
整洁的市容,现代化的道路,规划有序的小区,美丽舒适的广场。每当黎明初现,灵璧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便欣欣然睁开了眼睛,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着,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享受着发展的红利。高了、美了、亮了,这是宾客们深刻的感受。
曾几何时,经济落后,项目匮乏,市容不整是饱受诟病的沉疴痼疾。近年来,宿州市灵璧县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以创新求发展,向改革要动力,把培育新动能作为促进经济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上取得喜人成就。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1%、10.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各类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立足产业兴县 打出全面发展“组合拳”
经济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责任化,是灵璧县的一贯理念。
灵璧县坚持产业强县,以精准招商促产业落地。“3111”工程稳步推进,新开工首位产业项目26个、竣工13个,致磨新材料、万丰轴承等项目建成投产,首位产业产值增长20.1%。工业招商多点发力,签约项目23个,落实到位资金15.8亿元,其中引入轴承产业关联项目5个,顺通钢管、开源精工等项目顺利落地,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轴承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布局发展现代农业,为经济建设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承载。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实现“十六连丰”。有效防范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创建省级以上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个、市级蔬菜标准园1个,新增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各4家,“三品一标”产品8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4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2.2:1;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掌握科学发展金钥匙。“1525”技改计划有序推进,完成技改投资10.2亿元,新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安徽工业精品1个,战略性新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24家、17家;扶持和培育民营经济,为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分别发展到46963户和8899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和民间投资占比均达70%以上,位居全市前列;积极开发新型业态,培育经济增长新发力点。创建省级特色旅游乡镇1个,提升特色文化旅游村9个,新增电商经营主体97家,实现电商交易16.63亿元,增长82%。
聚焦精准脱贫 巩固稳定发展新局面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先扶志,灵璧县坚持精神扶贫的突出位置,常补精神之“钙”,力争实现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同步脱贫。
梳理典型,形成你争我赶的氛围。通过走访,涌现出一批“精神脱贫”的典型。利用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比契机,针对贫困村、贫困户中的先进典型,组织“自强自立示范户”“孝老爱亲示范户”等评选,培育文明新风;梳理脱贫志向,激发内生动力。灵璧县将扶贫双包工作与志愿服务结合,志愿者定期深入贫困户开展四个一活动,将《精神脱贫故事汇》宣讲到千家万户;丰富文化服务载体。完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管理机制,协调资金加强贫困村农民文化广场建设。同时,该县落实各类助学政策,职能部门深入一线,开展形式丰富的技能培训、教育教学活动,让群众切实掌握劳动致富本领。
灵璧县从战略高度聚焦精准脱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加强后续帮扶。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为中心,1243户贫困家庭享受危房改造政策帮扶,32.3万人次获得“351”“180”综合医疗补偿,17913名建档立卡学生得到教育扶贫资助,贫困户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坚持效果导向,精准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惠及9391户贫困家庭,精准实施产业到村项目139个、到户项目5341个,户均增收1100元;坚持实干导向,县乡村6433名包保责任人队伍保持稳定;严格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81亿元;5495户11786人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06%。
发力城乡统筹 下好协同发展一盘棋
没有城乡的协调发展,就没有社会的真正进步。灵璧县以高度的使命感,下好城乡统筹一盘棋。
坚持规划引领,启动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建设管理“一张底图”;坚持功能配套,深入实施“双百工程”,滨河大道建成通车,S201晏路至固镇段主体完工,建设南路南延、三山路、平山路、磬山南路、界洪河路等项目次第开工,庆丰家园、惠众苑等安置项目有效解决,竣工交付安置房3500套,清理安置房源现房440套;坚持建管结合,完成房屋征收项目15个合计35万平方米,收储土地900亩,土地出让收入突破30亿元;深化治理城区水污染,排查疏浚雨污管网147.7公里,整治背街小巷12个,新增城市绿化33.8万平方米;坚持城乡统筹,完成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502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补充耕地项目1.1万亩。修复河道3条58.2公里,清淤疏浚唐沱河流域支流支沟35条。新增造林2.14万亩;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改造农村户厕1.1万户,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获省批复。16个美丽乡村中心村项目基本建成;“五清一改”纵深推进,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16万吨,清理汪塘3500余口、沟渠3000多公里,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1万多户、废旧广告牌6万多个,拆除无功能建筑29万平方米,农村环境焕然一新。
布局文旅融合 老县城迸发新活力
每天,位于政务新区的钟灵广场总是熙熙攘攘。巨大的红色灯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草坪、苗木、小品错落有致,既现代又不失地域特色,成为灵璧县文旅融合的成功范例。“现在我们的城市更美了,更贴心了,美景随处见,到处是游园”,市民张先生的话里满是骄傲。近年来,灵璧县将产业发展的红利与城市功能完善、文旅融合发展相结合,推出灵璧石原产地、楚风汉韵、神武钟馗、平原风情旅游四个旅游品牌;研发、制作、出售灵璧特色纪念品;推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精品旅游线路。精心建设虞姬文化园、钟馗文化园、奇石文化园、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现代农业博览园等园林景区;研发灵璧磬石琴、磬石笛、磬石二胡、磬石鼓、磬石唢呐等系列乐器。其中,灵璧磬石琴、磬石二胡、磬石笛已获得国家专利。深入挖掘“钟馗画”“皮影戏”“琴书”等民间艺术,创作编排了舞蹈《霸王别姬》《楚风汉韵》,泗州戏《钟馗嫁妹》《钟馗游春》等优秀剧目。
依托新汴河跨河桥、奇石文化园等景观,布局城市休闲居住带,提升城市的人文特色与舒适性,将产业发展与园林城市建设相融合,使城在景中,景随城走,全方位提升城市品位。文旅融合以来成就斐然,灵璧县先后将中国最美观光旅游名县、中国观赏石综合基地、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等荣誉斩获囊中,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牵挂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发展新画卷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灵璧县多措并举,统筹社会民生事业,努力打造幸福灵璧。
打造青山绿水新灵璧。生态环境事关全局,灵璧县积极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生态新城。聚焦环境问题整治、监管体制改革和“三大保卫战”,做实河长制、林长制,设立乡镇环保工作站,查处环境污染投诉521件,核查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名录库企业1265家,恢复治理矿山35座,PM2.5均值同比下降5.6%,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高。
家门口前把学上。灵璧县以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为抓手,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如今的灵璧处处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到处能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笑颜。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第二中学成功开办,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灵璧分院挂牌招生,设立全省第一所专门学校,灵璧中学、东北小学、县幼儿园主体完工,大班额治理、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运行模式得到省市认可。
社区里面把病瞧。健康无小事,没有百姓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灵璧县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惠及4.5万人。
加快公共文体事业发展。灵璧县加速文体事业的发展,百姓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获评中国好人提名奖1人、安徽好人1人、宿州好人18人。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成功举办2019安徽省羽毛球业余联赛总决赛、第三届马拉松赛,连续举办两届职工运动会,居民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文体事业的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如今的街头巷陌,一派祥和景象。
除此之外,坚持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就业促进工程,社会养老体系不断完善,优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规范。
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对“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承载着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灵璧县为自己画出了发展时间表与前进路线图。2020年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GDP增速相适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GDP能耗完成“十三五”确定目标,为“十三五”规划收官写下浓墨重彩的答卷。
(许聪)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大跨越、大提升,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
灵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