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化解“卖菜难”

安徽日报 2019-10-29 06:49 大字

“这些花菜今天下午装了车,连夜运输,明早就能送到学校食堂。”10月24日下午,灵璧县渔沟镇郑楼村菜农马之梅站在大棚前,一边忙着帮客商将花菜装车,一边和记者谈笑风生。在这之前,她已愁眉不展好多天。

马之梅勤劳能干,有种植经验,去年冬天在村里的扶贫产业园承包了20多个蔬菜大棚。今年夏天,大棚里的黄瓜、番茄、丝瓜供销两旺,让她乐得合不拢嘴。尝到甜头的马之梅一口气包下了50多个大棚,起早贪黑地种植花菜。最近,70亩花菜喜获丰收,可意想不到的是,今年的花菜市场供大于求,原有的销售渠道已经市场饱和。

“直到今年10月下旬,仍有大量花菜没有着落,眼看又大又白的花菜就要老得开花了。那些天,俺整天就是叹气……”回忆先前的情景,马之梅眼含泪花。与她同样处境的还有村里的许多花菜、包菜种植大户。

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党总支书记张超对记者说,一方面,村里密切关注周边蔬菜市场行情,并通过分区包片的形式,深入棚区、深入种植户,实时了解大棚蔬菜产量、销路;另一方面,借力消费扶贫,主动联系省高校联盟后勤(餐饮)集团,积极推介。经多次联系沟通,今年9月至今,多家高校食堂来到扶贫产业园上门采购了黄瓜、丝瓜1万多公斤。日前,合肥某高校食堂供货商同意采购花菜5万公斤。10月23日晚,马之梅大棚里的首批5000公斤新鲜花菜连夜采摘装车,10月24日凌晨顺利运抵合肥。

“感谢党员干部帮俺卖花菜!俺和家里人合计过了,明年还要科学种植、扩大种植,争取把更多更好的绿色蔬菜卖到全国各地!”马之梅笑道。“有了高校食堂的‘订单’,以后,俺们的菜不愁卖,只愁不够卖喽!”种植大户张嫦娥打趣说。看到种植户信心满、心气足,正在走访大棚的渔沟镇党委负责人高兴地对大家表示,下一步,渔沟镇和郑楼村将与省高校联盟后勤(餐饮)集团深度对接,拓展销售渠道,争取形成蔬菜供应的长效机制;同时,继续推行大棚蔬菜无公害种植,大力推动“三品一标”认证,保证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高校食堂提供更好的服务。

新闻推荐

张懿 热心公益奉献爱心

张懿,就读于灵璧县第一中学,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及校学生会学习部部长职务。她刻苦学习,勤思考、爱钻研,多次被评为“学习标兵”...

灵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