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三尺讲台倾心乡村教育 记灵璧县黄湾镇陆集教学点教师王翠平

拂晓报 2019-09-25 15:04 大字

她在偏远的农村学校执教16年,始终坚守着自己简单而又执着的人生信念;她用知识和爱心滋养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以辛劳和奉献耕耘在乡村教育这片沃土上。她叫王翠平,是灵璧县黄湾镇陆集教学点的一名教师。

克服困难 执教乡村

2003年9月,王翠平主动要求到地处偏远的乡村学校工作。那时,乡村道路崎岖不平,交通状况复杂。王翠平每天从家要骑近一个小时的车子方能到校,风和日丽的日子,一趟下来满身灰尘;阴雨连绵的时候,情况就更糟糕了。2006年冬天的一个清晨,王翠平穿上厚厚的棉衣骑车去学校,当时天空飘着雨雪,道路湿滑不堪,一路上好几次差点摔倒……当她快到学校时,对面驶来一辆运载石子的工程车。为了避让这辆车,她急忙想去刹车,可此时手已经冻僵得不听使唤,刹那间连人带车跌落在路边的水沟里,身上的衣服全湿了,右腿动弹不得……

在医院里的每一天,王翠平都感到无比漫长。当她正在为自己的腿伤什么时候能好、什么时候才能出院而默默伤心流泪的时候,学校领导和老师来了,搭班的老师还带来了班里平时最调皮的学生。这名学生来到王翠平的病床前,低声说:“老师,您赶快把腿治好,班里同学都很想您,这是同学们送给您的心愿卡……”说着便从衣袋里掏出一叠厚厚的自制卡片。卡片上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语言,深深地触动了王翠平的心。一张张天真稚嫩的孩子的脸在她的脑海中频频闪过,她太爱这群学生了,学生们也很想念老师。于是,还没等腿伤完全好,王翠平又一瘸一拐地来到了学校。

关爱学生 播撒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尤其是班主任,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自己的学生。农村留守儿童多,学生们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几年前,王翠平班里有一位张同学,平时不爱讲话、学习也不好。一天,王翠平去家访,来到这位同学家里时,眼前的景象让她感到一阵心酸:一座破旧的农家小院,屋里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张同学正趴在饭桌上写作业,厨房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做饭……原来,张同学是一个不幸的孩子,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他人,幼小的他和奶奶相依为命。此时,王翠平的眼圈湿润了,她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在之后的日子里,王翠平经常与这位学生谈心,单独进行辅导。渐渐地,张同学变得活泼开朗了。看到这个在阳光下振作起来的孩子,王翠平感到无比欣慰与满足。

以身作则 教书育人

作为班主任,王翠平经常说:“好习惯养成不易,坏习惯改掉更难。孩子们的文明习惯,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从点滴事情做起。”(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虞姬派出所的“枫桥”警事

□本报通讯员李金龙李思贤任清尚灵璧县虞姬乡坐落在灵璧城区东北角,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虞姬文化园(原虞姬墓)而得名,在...

灵璧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灵璧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